能源消耗增加和减碳排放之间的矛盾
虽然,我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减少碳排放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种种困难与压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高速增长,自2010年起我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我国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3年的37.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加1.9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高达8%。
与此同时,我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重从本世纪初不足11%增加到22%。2002年至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世界总增量的58%。
在能源消费激增的背景下,如何减少碳排放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侯宇轩认为,目前减少碳排放主要会面临以下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使得我国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亟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发展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带来了挑战,要实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就需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因此,也决定了能源消费主要是工业,而目前,我国工业在一些地区生产技术相对薄弱,这也给中国正在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事实上,我国在不断完成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能源消费还会有所增加。因而,有业内专家称,只有通过能源革命,改变原有高碳能源扩张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能源
面对能源消耗增加和减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我国究竟该如何行动?
“我国正在建设以特高压和分布式能源相辅相成的全球能源互联体系,未来大至国家与地区之间、小至社区以内都可将新能源电力自由在互联网上买卖,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李根林告诉记者,特别是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近6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们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油气等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确保能源供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和《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正引导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国际合作等方式解决低碳关键技术。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钢铁、建材等重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与兼并重组也正如火如荼进行。
侯宇轩表示,在未来的减排之路上,我们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开发各种替代型新能源。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这可以通过控制高耗能行业和推进服务业发展来实现,同时应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既然未来需要大力发展替代性能源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那么未来究竟会有哪些能源可以利用呢?
侯宇轩认为,未来的替代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由于这些替代能源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破坏,因此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将会对未来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缓解。
其实,在强调新能源的同时,也有专家称能源革命是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新的能源供需形势下,我国亟须进一步强化节能工作,加快发展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能源战略必须把生态环境约束,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和约束红线。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曾对媒体公开表示,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因而在强调碳减排的同时,更要注意增加碳吸收,在生态补偿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