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光伏产业会议爆多的时候,特别是今年,研讨会、展览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你方唱罢我方唱,没有着名专家到场不显“高大上”,不是最豪华的会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既显示着行业的繁荣,也略带着些许浮华,对它认真也不是,不认真也不是。例如各种会议上光伏金融创新喊了两年,喊破了嗓子,虽然不乏个别产品一时吸引眼球,却鲜见一个不是为一个企业而是为一个产业服务的合规并可大规模复制的金融创新产品落地。光伏产业会议目前说的太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太少。
不久前老红参加了两个会议,人不多,会不长,倒是颇多“干货”,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会议是汉能在第17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的以“阳光走进农业”为主题的农业应用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一款专门为农业应用研发,将太阳能发电和农业设施完美结合的新型薄膜组件——农用轻质背电极透光组件。
说到薄膜技术之于光伏农业大棚,老红总要想到马克思的着名论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薄膜光伏天然不是农业大棚,但农业大棚天然是薄膜光伏”。在光伏农业大棚这个细分市场,薄膜光伏的透光性和滤光性是天然的,目前缺少的是不同农作物与不同透光性、滤光性薄膜光伏的不同结合,未来缺少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此次汉能上海发布会,则把薄膜光伏的独特竞争力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分布式必须成为中国光伏的重要市场,光伏农业大棚必须成为分布式的重要市场。光伏农业大棚只有引入资本才能成为重要市场,要想引入资本光伏农业大棚必须具有确定性投资价值。所以讨论光伏与农业,讨论标准的光伏农业大棚与资本,非常遗憾地是,老红只能关注汉能,也只关注汉能集团农业应用事业部的每一个进步。
另一个会议是“第二届(光伏云)互联网+光伏电站金融创新峰会”,会议中有一个专门会议,参加的人数不足30,却开始了光伏云O2O互联网光伏电站交易的实践。
因为“互联网+”出自总理之口,于是在全社会一时“被”放之四海而皆准,好像可以点石成金。老红缺少互联网基础知识,也曾为弄明白“互联网思维”差点瞎了眼睛,可结果还是似懂非懂。一年前就曾注意到“光伏云”,一年后见到了“光伏云”的CEO闻博,在学习中,老红努力把过去有限的知识与闻博现在的介绍结合起来,可最终发现不懂的东西还是太多。但这并不妨碍在老红眼中闻博是一个对互联网思维从精髓到经历都是最准确、最丰富的,佐证就是:别人是把事情干好了,资本才找上门。闻博是事情还没干,资本就已经找上门。闻博的专业和自信,让老红相信他应该是“互联网+光伏”最好的实践者之一。
一段时间来,和老红这个门外汉聊到要搭建和已搭建光伏电站网络交易平台的企业家不少,令人兴奋的是大都起于“草根”阶层,令人遗憾的是各种信息源中实际开展业务的还难得一见。在老红眼中,这次光伏云的专门会议,准备工作虽然粗糙而原始,但它并不妨碍有与会者对电站项目的强烈兴趣、金融机构愿意为其做方案,也不妨碍有与会者说:我过去是做风电的,几年前也有一批风电“草根”做的交易平台也很简单,但是它们现在价值几亿。光伏云专门会议的价值就在于实实在在地启动了这个的市场。
筷子所以能存在千年,是因为它解决了中国人文明的吃饭工具问题;苹果公司所以7千亿美金市值,是因为人们相信它能够更多解决未来的移动互联需求问题。汉能、光伏云两个规模不大的会议,却代表着同样价值:深耕细分市场,解决实际问题。
汉能市值3000亿,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开了一个不大的会议,发布了一个在每年7000亿产值的细分市场中最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光伏云注册资本金100万,开了一个可能是光伏界最小的会议,却努力启动了一个具有万亿价值的潜在市场。中国光伏需要这样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