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储能更多应用于像海岛这样的离网区域,在城市应用中多数还属于研发类项目。分布式与储能的结合应用,还没有形成产业模式,因此也不存在对应的金融产品。
俞振华认为,目前有两类储能产品有望进入金融领域。
第一种是微网系统中的储能。微网系统对储能有明确的需求,比如要使用在离网环境中,或者是在较为极端的弱电网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电网对储能的需求很明确,可以在配电端与电网电价直接挂钩,并对输用电质量及电价进行相关的约束。
第二种是参与到电力服务中的储能。此前,能源局对于电网与服务提供商如何进行结算,曾有一些相关规定,而只要涉及到结算,就相当于形成了变相的市场,就可以计算投资回报。目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已经在华北电网中,推动储能参与电力服务,做电力调频电站。
此外,俞振华坦言,光伏与储能在政策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压力,阻碍了对应金融产品的产生。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