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起,中国光伏电站的市场化应用真正开始启动(即参照成功国家惯例实施的电价补贴政策)。四年以来,西部电站建设风起云涌,中国也迅速从一个两头在外的生产大国一跃而为头号消费大国。
“电价补贴”的政策设计至少堵住了“公款消费”的腐败口子,也撬动了巨量的“集团性”投资,是央企与上市公司分享、共舞的四年。
但生产巨量光伏电能的西部地区(青、新、甘、宁等)本身并不需要这么多电能,必须输送至中东部地区。
长距离的输送造成了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及惊人的电力损耗,这种不能在本地起调峰作用、以及本质上不经济的电力生产,根本性地制约了光伏电站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断言,西部大型地面型电站的市场景气是策略性、权宜性、探索性、短周期的。且由于涉及土地、规划,尤其是接入资源的审批等多个政策垄断部门的运作,造成权力寻租的空间,也极大地妨碍了光伏应用进一步市场化的步伐。
习、李新政以来,中央政府决定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规划与实施,绝对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这是从根本上把握住了新能源的健康,以及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脉搏。
中国中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电量巨大且持续增长,是光伏电能就近消纳的最好市场,由于消费需求巨大,可使电站建设成本逐年降低,促使新能源比例逐步上升,并且这一地区分布式光伏电能可为电动车充电设施提供最广泛的配套保障,所以是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