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独家获悉,11日,孚日股份(5.23, 0.00, 0.00%)(002083)召开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持有人会议,审议表决吸收合并山东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孚日光伏”)并处置光伏项目资产的事项,以及“12孚日MTN1”的存续事宜。
由于属于内部会议,是次会议的表决结果、吸收合并事项进展以及资产处置的结果,目前尚未有任何消息传出。导报记者试图联系“12孚日MTN1”的主承销商以及孚日股份相关高管,但至截稿依然未果。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3日,孚日股份曾在北京召开“12孚日MTN1”的持有人会议,会议议案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审议“12孚日MTN1”的存续问题。然而,由于出席会议的“12孚日MTN1”持有人及其代理人所代表的有效表决权数额未达到总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使得此次持有人会议无效。
“无论11日召开的会议结果如何,孚日股份已下定决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孚日光伏。毕竟,其投资的光伏项目未能实现收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一名接近孚日股份的知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公司在承接孚日光伏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后,将注销孚日光伏法人资格。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处置光伏项目相关资产,退出光伏行业。
割肉止损
导报记者查阅财务数据发现,截至10月31日,孚日股份光伏项目资产账面净值3.75亿元,评估价5805.82万元。如该资产处置以评估价成交并在2014年内完成,预计将减少当年净利润约1.7亿元。
对此,孚日股份董秘张萌表示,光伏亏损将减少公司2014年度净利润约1.7亿元,尽管会拉低整体业绩,但预计全年不会亏损。而该公司在2014年三季报中预计,因处置光伏项目资产,全年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在6300万元至9018万元之间。
据了解,孚日股份于2008年初设立孚日光伏(注册资本5.24亿元),并持有其100%股权。因生产线初始投资金额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自投产以来生产数量逐年下降,开工率较低,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力较低,光伏业务的亏损明显拖累到公司业绩。
此外,公司持有50%股权的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也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750万欧元。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后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牵累,晶体硅电池的销量和价格受到影响,2012年无奈处置了对合营公司埃孚光伏的股权投资。
“经过这番‘割肉止损’,付出的代价着实不小。2012年起,资产减值、折旧与摊销开始明显拖累公司业绩。”上述知情人士痛惜地表示,为了避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该公司光伏生产线自今年10月31日只得停产。
正如其所言,2009年、2010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仅为668万元、17万元,但受光伏业务低于预期的影响,2011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升至5489万元,2012年、2013年更是持续提高至1.79亿元、2.03亿元;管理费用中的折旧与摊销,2012年、2013年也分别高达4321万元、1.18亿元。
“公司投资的光伏项目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本次剥离即为了退出光伏行业,甩掉包袱,预计公司的资产、财务状况将明显改善。剥离完成后,公司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家纺主业。”孚日股份如此表示。
断臂求生
“家纺产品在国外属于快速消费品,近年来市场相对稳定。目前,公司已经放弃了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争取把主业家纺做大做强。”张萌说。
根据导报记者此前采访,孚日股份下注光伏业,当初可谓踌躇满志,几乎把光伏产业视为公司第一主业,试图以此“拯救”家纺业。可谁曾料想,仅仅在投资光伏项目6年后,“毛巾大王”便被迫逃离光伏,重新回到深耕家纺的轨道上来。
“贱卖光伏资产,也是为了断臂求生。”锐财经分析师王政对此评价说,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捕捉有限的机会,很多跨界企业的衰败正是违反了这个原则,盲目上新项目,陷入机会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孚日股份的尝试,无疑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剖析样本。实际上,六七年前纺织行业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孚日股份,原本以毛纺为主业的江苏阳光(4.27, 0.00, 0.00%)(600220)、以服装为主业的杉杉集团都曾向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军。但随着国内产能的激增、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众多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想来淘金的企业早已陷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12孚日MTN1”债券持有人会议上,共3家机构以非现场方式参会,这3家机构合计持有“12孚日MTN1”发行面值1亿元,占发行总额的33.33%。据导报记者了解,“12孚日MTN1”发行总额为3亿元,持有人共9家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出席持有人会议的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所持有的表决权数额,应达到本次债务融资工具总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会议方可生效。
虽然上述持有人会议无效,但从表决结果来看,3家参会机构均投出了反对票。因此,孚日股份11日召开的“12孚日MTN1”债券持有人会议,其表决结果将对“12孚日MTN1”的评级等产生影响。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