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接受每经专访:承受雾霾之重 新能源需靠政策托底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进入了发展快速道。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到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在霾深雾重的日子里,风电被赋予了特别的期待,但是囿于输送“公路”并不通畅,原本可以助力蓝天的风电,依旧免不了“窝电”的窘境。其实不只是风电,在过去几年里,不少新能源制造业受政策刺激作用影响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又因为失去政策的青睐而陷入低谷。
风能、光伏能否弥补“减煤压煤”后的能源消费缺口?新能源产业如何走出产能过剩仍急速增长的怪圈?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
NBD:建设新能源特区真的能缓解雾霾吗?
周大地:我们治理雾霾,中心的问题就是控制煤炭或者直接燃烧类化石能源的使用量,甚至出现明显的下降。而我们的能源消费量却还是需要有所增长,这样一增一减就必须有替代的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对治理雾霾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我想现在的雾霾问题不是靠一个基地就能完全解决的。
NBD:我国风电装机量很大,但弃风限电却非常普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周大地:弃风的主要原因还是价格问题。要想治理雾霾,就要增大能源使用成本。煤炭便宜,但对环境污染大,造成的雾霾治理起来很困难。这是一个政策问题,电力调度方面是不是以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为中心,其他围绕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调整。如果我们还是像现在这样采用利益均摊的方式,大家都有配额,好坏都要上,情况肯定难以好转。不过我相信,随着雾霾治理压力越来越大,电力调度政策会做出调整。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