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央行南京分行行长:辩证看待融资难融资贵

发表于:2014-09-16 11:59:08     来源:《中国金融》
编者按: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14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金融管理部门也相继出台新的举措,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探寻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治本之策,本刊约请了金融管理部门及业内的专家从理论研究、政策调整和业界实践等角度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近年来,有关“融资难、融资贵”的讨论比较多。多数观点认为“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的确存在,特别是在中小微企业中比较突出。因之,社会上对银行多有批评,有时甚至还相当尖锐。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或悖论”,甚至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只有下决心推动经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方可治本。这些观点都是值得深思的。

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这一问题非常重要,而且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很大关系。笔者在与地方政府基层领导接触中发现,一些领导认为,在地方,谈金融就是看贷款:一看贷款总量和增速;二看存贷比。笔者认为,这就将金融简单化了,将“金融”简单地等同于“贷款”,将“融资难、融资贵”等同于“贷款难、贷款贵”了。因此,银行成了众矢之的。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是因为许多人忽视了一点: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邓小平同志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里的“核心”,笔者理解至少应当有这样几层涵义:第一,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各行各业离不开,缺失了金融业,全社会各类经济活动立即终止,这一点不言而喻;第二,金融不能出问题,金融出了问题,通常是系统性的,后果的严重性,从国内外历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第三,金融本身也是一个产业,而且是服务业中最重要的产业。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当突出一点:那就是,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的本质已不再是提供金融服务那么简单,金融配置资源的特性更加明显,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各类资源,都可以通过广义的金融市场或与金融市场有关联关系的市场加以配置,甚至可以说,配置资源已成为金融的核心功能。

融资难、融资贵的表象及成因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融资难、融资贵”是一种现象,但不是问题的本质。在不同的国家,“融资难、融资贵”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在目前转轨条件下的中国,这一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就直接的、深层的成因而言,多数观点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投资饥渴”与“供不应求”成为常态。以最近十年为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近两年来,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左右;2013年投资率达76.7%,远高于发展中国家20%~30%、发达国家15%~20%的平均比重,也高于“十一五”期间59.5%的平均水平。从目前来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到地方,基本上等同于“积极的投资政策”,“投资饥渴”与“供不应求”成了常态。各类正规的和变相的地方融资平台、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都是“投资饥渴”的集中反映。这是导致全社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关键原因。

房地产业的巨大“挤出效应”。最近十余年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业持续“繁荣”,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一般企业,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并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形成巨大的“挤出效应”。从金融角度看,房地产业也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占用了大量资金。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房地产业无疑对其他行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2013年末,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中,房地产贷款占20.3%,当年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8.1%。在不少地方,这一占比甚至高达30%~40%。今年年初以来,因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转折,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吸附作用有所减弱。但是,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城市存量开发项目,为确保不发生资金链断裂,仍然借助地方融资平台等各种渠道,以较高价格吸收相当数量的资金,“挤出效应”仍比较突出。

产能过剩行业的“沉淀效应”。中国的产能过剩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时期的产能过剩不同:在转轨期,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比较复杂,市场约束和股东约束不强,投资的盲目性,地方竞争性的招商引资,造成信息不对称与信息失真并存,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因而中国的产能过剩带有很强的体制性特征,不但涉及面广、规模巨大,同时,这些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过度负债问题。高负债是当前产能过剩行业一个突出特点。由于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收益率降低、资金周转速度变慢,贷款无法及时、足额偿还,导致银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形成大量资金沉淀,影响了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供给。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4年第二季度工业景气调查显示,企业资金周转指数、企业资金周转预期指数分别低于2008年以来平均水平2.6个、1.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表明目前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明显增大,“沉淀效应”十分明显。

负债成本、风险溢价双升推高资金价格。银行贷款“贵”与“不贵”,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供求关系,二是资金成本,即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此外,风险溢价也是一个重要的但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因素。从金融改革的层面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不断加快,银行吸收存款的付息成本总体上快速上升,活期存款定期化、理财化,低成本存款占比显著下降。银行负债成本陡然上升,必然会从贷款价格上反映出来,也就是贷款变“贵”了。另外,风险溢价水平,也是显著上升的。近年来金融风险持续暴露,不良贷款量、不良率“双升”,银行被迫通过提高风险溢价覆盖潜在损失。同时,银行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提高准入门槛、压低抵质押率等措施,也直接或间接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直接融资“瘸腿”带来“替代效应”。从资金供给角度看,间接融资也好,直接融资也好,都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企业应当“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但是,我国社会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市场不够发达完善、直接融资融资比重偏低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年来甚至出现一些年份直接融资比重不增反降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所谓“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换句话说,两条“腿”“瘸了一条”。一是尽管企业债券市场近两年发展较快,但占全社会融资的比重依然较低。据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统计,2013年末,全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存量总额8.05万亿元,与本外币贷款近80万亿元的存量相比,仅占10%左右。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股本融资严重萎缩,导致企业和地方对间接融资高度依赖。2011~2013年,全国企业通过股票市场IPO和增发的总金额分别为5073亿元、3128亿元和2803亿元,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从世界范围看,中小微企业最适合于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周期长。但是,中国股权融资市场的痼疾,使得大量中小微企业将融资渠道定位于信贷市场,间接融资被迫“替代”直接融资。应当说,“瘸腿效应”带来的“替代效应”也是“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财务软约束”问题,导致这类市场主体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加剧了资金价格扭曲,放大了各类“挤出效应”,这也是“融资难、融资贵”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辩证看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如果从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出发,“融资难、融资贵”恰恰是“资金”这一重要资源“稀缺性”的体现,某种意义上也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责任编辑:carol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