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市场有个魔咒——没有人能连续三年登顶组件出货量冠军。无论尚德、英利还是天合,都是做了两年老大后被人赶超。
晶科不信邪。
从2016年的6.65GW,到2017年的9.8GW,再到2018年的11.4GW,晶科成功实现三连冠。2019年,目标出货量15GW左右,极有可能再次延续冠军,用NBA球迷的话说,他们已经创建了一个王朝。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从多晶到单晶,不断挑战最高效率
2016年SNEC,笔者与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初次见面,就被她瘦弱的身材惊到。那时的她,可以说是多晶企业的代表,希望通过技术研发,尽可能提升组件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把最好的产品带给客户。
现在的她,依然那么瘦,依然希望通过技术研发,尽可能提升组件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把最好的产品带给客户。只不过,晶科选择了一条更高效、更便捷的道路。
矛盾吗?并没有。早在三年前,钱晶就说过,所有推荐给客户的产品,必须是自己手中最优质、最具性价比的。随着高效单晶产能不断提升,在晶科的总产能中占比已经达到47%,他们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做了一次最华丽的转身。
为何选择高效单晶?晶科给出三大理由:
1土地
从全球来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长,但可供安装光伏系统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土地费用在系统初始投资中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安装更大容量光伏电站?高效单晶是最简单的答案。
2运费
国内组件报价通常是“含税含运费”,这使得部分开发企业对运费并不敏感。但事实上,很多企业、贸易商在报价时就会考虑运费因素,向海外发货更是如此。随着组件价格不断下降,运费占比有所提升,这个问题开始得到更多关注。运输同样重量、体积的组件,如果总功率更高,运费也可以被摊薄,岂不美哉?
3人工
在拉美、中亚、中东非等地区,懂光伏施工的人很少,安装成本较高;至于美国,一切涉及人工的费用都贵出天际。安装一块组件的费用不变,选择270W组件还是320W组件,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从今年SNEC展会来看,能达到400W的组件,绝大多数都是高效单晶产品。钱晶对这一发现表示认同,她强调,与其他行业不同,光伏的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把产品卖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贵,高效、双面发电代表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年下半年,国内单晶产能完全释放后,高效单晶组件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与多晶的差距会明显收缩,从而影响更多电站投资企业的选择。“高效单晶市场占比将不断提升,多晶和普通单晶的空间一定越来越小。”
靠什么搞定海外市场
日本一直被光伏人看做“魔鬼市场”,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客户最挑剔,对细节和质量最为看重。钱晶直言,2013年初次参加日本光伏展时,晶科在一个小角落里,无人问津,但到2018年,晶科在日本市场出货超过800MW,市场占有率首屈一指。“今年晶科在日本的出货将达到1.3-1.5GW. ”
事实上,除了日本,在东南亚、中亚、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晶科同样占据重要市场份额。“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之前没听过名字的地方,只要有光伏市场,就会有晶科的身影。”钱晶骄傲地说。
光伏企业这么多,为何总是晶科夺魁?钱晶把原因归结为质量。她表示,功率是看得到的,而质量是看不到的,晶科一直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除非客户明确指定,否则,我们的辅材全部来自杜邦、贺利氏、赛伍等国际一线品牌。就连晶科电力自己投资的电站,逆变器也多选用全球TOP级品牌,如华为、阳光等。”显然,这将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对电站可靠性更有信心,给融资带来直接便利。
同时,钱晶对国际市场的未来发展表示看好。她强调,至少5年内,我们不需要为光伏的市场空间担心。无论是目前的中美贸易战,还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欧洲重启双反,都不会对晶科产生太大影响。“这不是中国企业经历的第一次贸易战,更不是最后一次,未来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我们都有贸易冲突的可能,但中国光伏企业是打不垮的。”
根据EnergyTrend预测,2019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约为111.3GW,BloombergNEF的预期更为乐观,认为全球装机规模可达到117GW-130GW。考虑到今年国内市场启动较晚,海外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可能在70-85GW之间。对于晶科这样大部分产品销往海外的企业,无疑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后记
每年SNEC期间的交流,都能让人见到一个全新的晶科。作为一家生产、销售都奉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晶科在国内相对低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广受认可的组件品牌。至少,在笔者参与调研的几个省份,比如山东、浙江、江西,晶科组件还是颇受经销商、消费者认可的。
今年3月,在发布2018年财报的同时,晶科能源对2019年度组件出货量做出预期,全年共14-15GW. 放眼全球,这也是一个从没有人到达过的高度。
他们有可能创造新的奇迹吗?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