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2014年光伏装机目标为14GW,其中地面电站为6GW,分布式项目为8GW。不过,截至今年6月份,上半年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为3.5GW,其中分布式为0.5GW。
接下来的下半年,全国又将迎来光伏电站开工高峰期。随之而来的种种质量问题也将不同程度的显现。“抢装出来的质量显而易见是不可保证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无奈地说道。
“这也是鲜有保险公司参与光伏行业的原因之一吧。”在谈到保险业承保光伏电站时,江苏一光伏企业高管陈先生这样感叹道。
事实上,“光伏电站一定要引入保险机制。”孟宪淦认为,这样有利于光伏行业的融资,“之所以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做起来,主要是电站的收益目前还不透明,不可预测,关键还是政策问题。”
受不可控因素制约
有消息称,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月份向保监会提交了一份光伏行业新险种的备案文件。这或将成为国内第一份涉及光伏电站运营期损失的险种。
目前,这一新险种已经推出。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骞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款已经出来了,现在也已经开始运作,具体的操作正在实施过程中。业务已经做起来了。”
此前,徐骞告诉记者,“市场针对光伏行业的险种还比较单一,只是涉及财产质量,而安邦经过调研推出的新险种则为光伏业财产综合险。”
“险种单一,对于光伏企业而言风险相对比较大。”徐骞直言,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针对光伏行业方面的数据还不完备。”
导致光伏业险种单一的原因,在陈先生看来,是“光伏行业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造成的”。
就目前现状而言,陈先生不太看好保险业进入光伏电站。“涉及电站的保险没人敢做,产品的质量都存在很多灰色的地带”。
而且,“接下来的几年将是大面积的电站问题爆棚期。”陈先生反问道,这样,“谁敢去给电站保险,谁就是等于往黑洞里撒钱。”
据记者采访,持有这一观点的光伏业内人士不在少数。另一家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保险公司应该不会给电站做保险,否则理赔金额将是巨大的。”
陈先生给记者举例道,“假如我用保险公司的承保去银行贷款,然后将电站作为一个理财产品,那么,剩下的主要事情应该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互动。”
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假如我缴纳1000万元的保费,获取价值1亿元的保额,再用这1亿元的保单去银行拿1亿元的贷款作为电站的运营。”陈先生讲道。
或将缓解融资难
光伏电站一直是业内比较看好的领域。但是,融资难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能源变革时代下的光伏产业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上海巨科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罗子贵表示,巨科电子也将开展与电站投资方和EPC项目方的合作。
同时,“巨科电子也将参与电站投资方的融资计划,对电站建设提供资金或组件支持,从而在项目中导入杜邦帝人太阳能背板。”罗子贵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讲道。
光伏行业一直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并且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电站的项目太大了,一个兆瓦就得1000万元左右的前期投入。”陈先生告诉记者,“几十兆瓦的电站都只能算小型电站。”
“对于任何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进行项目贷款一定是看项目收益,看项目风险。”晶科一高管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益来自于项目发电量预测和财务建模得出的收益率计算,风险管控来自于判断你提供的这些数据的基础在哪里,你累计建造的电站数量和以往电站运营的品质,那些已建成电站的实际发电数据和预测值得比对,从而评估项目的质量和风险。”
罗子贵认为,光伏产业的最终目标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电能平价上网,因此,任何PV光伏背板的性能必须与其生产成本一起评估——如果不能满足光伏产业的成本效益目标,性能再好的含氟聚合物背板也没有使用价值。
“为什么银行融资困难,保险业不敢介入,实际是大家对光伏还不放心。”孟宪淦指出,“我们需要的电站收益政策是稳定可靠的可以预见的,否则都是一笔糊涂账,但是这些还都没有到位。”
保险理赔主要是减少最大的风险。孟宪淦表示,“保险介入,一定是电站收益是稳定可靠的可以预见的,保险公司一定是对保险投资控制在最小,也就是说其赔付率要很低。”
孟宪淦打比方说道,“如果建100个电站,99个都出现问题,那么保险公司不会参与进来;反之,如果100个电站中只有1个电站才出现问题,那么保险公司才可能进行承保。”
“只要保险公司敢担保,投保人应该是求之不得,银行何不乐而为之。”陈先生表示。
“政策规范的出台,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从而实现真正落实。”在孟宪淦看来,“这只能是解决融资、保险的第一步,然后需要全社会都能够很好地遵守,才能很好地解决融资难、保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