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光伏制造商在行业困局下,不仅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拓展利润,一些资产优良的上市公司更是考虑将光伏电站业务剥离再上市,而一些未上市的企业则希望依靠这波光伏电站热潮,拉开上市帷幕。
一时间光伏电站产能呼之欲出。8月7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0%,达到330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30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00万千瓦。
然而,光伏电站的行业隐患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指出,“光伏电站质量,是银行、投资者顾虑的重要原因”。“国内光伏组件经过恶性竞争,价格压到最低限度,而质量却难以保障,部分厂商选用未经过验证的材料,造成光伏组件失效或功率衰减,直接影响投资回报,而这所有的风险最终被转移到系统开发商和银行、保险公司。”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指出。
规划呼之欲出
7月30日晚,美国上市的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JKS)宣布,已有三家私募基金同意向晶科能源下游光伏电站业务投资2.25亿美元,这三家私募基金分别为国开国际投资(下称“国开国际”)、麦格理大中华基础设施基金(下称“麦格理”),以及新天域资本(下称“新天域”)。
届时,三家投资人共将持有晶科电力45%股份。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告诉经济观察报,将由此获得投资人在项目融资、开发运营、全球绿色网络等多方面的帮助。据了解,麦格理的投资已完成交割,国开国际和新天域也将在近期完成交割。“未来,晶科还是大股东,持股比例55%,享有重大决策上的主导权和对全业务的控制”,钱晶表示,未来,三家投资人仅是纯投资机构,他们不会干涉晶科日常的业务,在战略决策方面,他们会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但经营决策相关的决定权还是晶科。这笔资金将用于未来投资发展新业务,以及继续加强电站建设和开发等,表明晶科将持续大规模的面向下游的战略投入。“晶科正在拆分电站业务,最晚应该在明年实现香港或美国上市”,晶科能源一位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未来三家投资人也将会随着电站业务一起分拆。目前,晶科能源所持有的电站数量约为213MW,今年会再有600MW并网,今年年底共计800MW。“国开国际是国内首家银行系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其体现了国内资本对光伏电站的兴趣”,钱晶介绍,麦格理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机构,在全球已成功开发并购大量光伏电站业务,将对晶科能源的海外项目提供经验和法规等支持,新天域也曾经成功投资风电、光伏等项目。
事实上,在光伏制造融资困难的时候,分拆出电站业务单独上市,已是一些资产状况优良的公司的选择,一些无法拆分业务的上市公司也希望在光伏电站投资热潮上,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一时期,8月4日,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协鑫新能源(00451.HK)和兴业太阳能(00750.HK)共同宣布,将共同在光伏领域加强合作,其中兴业太阳能与协鑫新能源在2015年合作项目规模不少于500MW,且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主要合作方向。“实行业务拆分,把光伏电站业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是为了实现更专业化的经营”,保利协鑫董事会主席朱共山表示。今年5月,保利协鑫能源以14.4亿港元现金,收购香港一上市公司平台67.99%股权,将该上市公司更名为协鑫新能源,通过这个动作,协鑫新能源将集中力量发力光伏电站业务。
8月5日,亿晶光电(600537)宣布,旗下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与江苏省金坛市朱林镇人民政府签署了200MW现代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投资规模约16亿元。公司表示,此举将为未来几年拓展太阳能工程、电站业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各家光伏企业也纷纷加大了自己对光伏电站业务的规划,顺风光电(00165.HK)规划为3GW,协鑫新能源(00451.HK)1.15GW,联合光伏(00686.HK)1GW。还有一些备战上市的光伏电站从业者,包括中盛新能源、振发新能源和正泰新能源等。
光伏电站甚至也吸引了圈外人士的关注。据悉,史玉柱也开始搭建光伏电站平台,成立“绿巨人”公司,并从恒基伟业请来管理团队,未来计划将进行电站收购业务,据媒体报道投资规模约在40亿元左右。
“期待各地政府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光伏应用融资机制,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8月4日的嘉兴光伏闭门会议上提出。
行业认证缺失
尽管光伏电站投资蔚然成风,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看来,“银行和投资者对光伏电站有顾虑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电站的质量,而这一点却并没有引起电站开发商的足够重视”。“我在走访西部大量光伏电站后发现,电站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存在大量影响到电站收益的问题,”8月5日,王斯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关于大大型光伏电站高效可靠运营与发电增效研讨会上表示。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介绍,目前光伏电站主要存在的问题来自于设备质量、电站设计、电站施工和运维方面。光伏组件的质量问题主要为热斑现象明显、隐裂较多、功率衰减严重。“比如,在对甘肃某10MW项目的抽样中发现,功率明显衰减的组件占抽样比例的58%。”“光伏系统的质量问题,会造成使用年限和年功率衰减的影响,所有风险最终被转移到系统开发商和银行、保险公司”,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指出,主要是因为国内光伏组件进行过恶性竞争,价格压到最低限度,而质量却难以保障,部分厂商选用未经过验证的材料,造成组件失效或功率衰减。“这将对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投资效益造成影响”,郑宪志说,即便做得好的产品,每年发电量的衰减大约在0.8%,而没经过检验的产品超过5%,而由此带来投资回报率的差别约在9.4%。
经济观察报了解,一些电站在致力于减少每瓦装机成本的同时,也伤害了电站的使用年限。为此,郑宪志呼吁,“要忽略每瓦的建造成本,而关注度电成本”。“我们认为光伏电站质量一定要有个标准出来,否则国内装机容量目标疯长,厂家良莠不齐,长此以往,行业又将回到劣币驱逐良币时期,对专心经营的企业来说是极大的伤害”,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表示,希望健全行业认证标准,有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加强行业监督。
经济观察报了解,目前造成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问题主要在于,检测设备和方法的滞后,评价组件性能的标准缺失、不完善,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以及认证模式不完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透露,今年9月,能源局将出台关于光伏电站性能检测和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希望针对光伏电站的19项评判标准,客观反映光伏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据介绍,这个征求意见稿排除了地域和资源差异,可以通过报告告诉投资者,电站的综合发电效率,以及造成效率不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