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腾海姆所在的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是德国能源合作社最早的兴起地之一,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一地区的居民就通过合作社形式进行新能源发电尝试,除了太阳能之外,还有风力发电场和小型生物质发电站等。
据记者了解,在人口仅八千多万的德国,目前已有1000万人口通过投资成为新能源电力生产商。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庭,德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参与到能源转型。
德国绿党环境委员会主席巴贝尔霍恩(Barbel Hohn)对记者表示,能源合作社为每个公民提供了成为新能源制造商的可能性,德国能源转型绝不仅是技术转型,而是能源拥有者的转型,未来德国将变成公众拥有能源的结构。
“私人屋顶、能源公司和能源合作社已经成为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三种重要力量,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可忽视的比例。”陶光远说。
从商业的角度说,能源合作社还解决了德国专业机构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最早很多项目开发商为了筹集资金,寻找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投资人,但后来就转向了当地合作社。”德国拜尔能源集团董事长王学军说,2012年德国光伏补贴进一步下调后,外国投资商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能源合作社优势进一步显现。
利益反哺民众
能源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正在挑战大型能源企业的地位,“这等于是抢了他们的生意。”巴贝尔霍恩说,前一天联邦议院的各党派负责人才刚刚“吵了一晚上”,争论的焦点在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红利,应该分享给用户还是发电企业。
这主要源于过去几年,电价飙升让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反对可再生能源的声音,特别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代表,他们认为,过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导致了电价飙升,应该放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有评论认为,德国过去由纳税人缴纳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最终是流到大型能源公司以及新能源发电站所在处的土地拥有者手中,其实质是将穷人的钱流到富人手中,而能源合作社则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实质又将钱回流到民众手中,这是一种利益反哺。
以绿色和平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则是无条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倡导者。绿色和平柏林政治事务代表处负责人托比亚斯(Tobias Austrup)说,他们在柏林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反对政府放缓新能源发展步伐。但他也表示,目前德国在可再生能源议题上的博弈,已经分化为大型工业企业和可再生能源支持者的两派,“一开始民众是跟我们一起,但是现在开始摇摆”。
在陶光远看来,能源合作社这种当地居民自主式经营、共同参与的独特方式,不仅解决了全体公民参与的问题,给中国的启示还在于扩大了老百姓的投资渠道。
“从投资的角度,除了银行存款,这给老百姓开辟了又一个新的投资种类,风险小,收益高,最终把利益分享给全民,而不是被少数人赚走。”陶光远说,国内刚刚试水的众筹光伏项目与能源合作社有部分类似之处,但仍需解决众筹在中国的法律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