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发展蓝图中,薄膜电池一开始以低成本成为众人关注的亮点,目前国际上已经能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3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CIGS)、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CdTe),其中,硅基薄膜电池与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以其各自的优势受到不同企业的追捧,同时也在暗自较劲。
然而过去两年,光伏薄膜组件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状态不是非常好,雪上加霜的是不少国内外公司都先后关闭了薄膜业务,从最早的欧瑞康到近期的杜邦,都因其无法带来有效利润增长而遭到放弃。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Manz亚智系统科技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以及以汉能为代表的薄膜电池组件制造商却一力主张推广其薄膜业务。
成本对比
对于众多公司关闭薄膜业务的举动,Manz亚智系统科技亚洲区副总经理林峻生表示:“目前关闭的公司,大部分是技术路线选错了,选的都是硅基薄膜。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80%-90%硅基薄膜的企业都已经关闭了,因为这个薄膜效率到10%就已经封顶,这个效率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但是CIGS不同,Manz的CIGS可以做到15%以上转换效率,接近晶硅的发电效率。此外,我们在成本上有优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新一代的光伏能源和技术,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同样继续薄膜业务的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2014SNEC展会上,Manz亚智科技全球高层共同出席了其薄膜业务推广发布会,隆重介绍了其对外宣布的全球唯一CIGS交钥匙生产解决方案,Manz首席执行官Dieter Manz表示:“我们的CIGS fab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投资相对较低的活力途径,就生产成本、发电量及利润等方面而言,都是卓越的解决方案。”
谈到成本,在早年光伏产业发展时期,薄膜电池的确具备低成本的优势,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新低点,而其光电转换效率也获得了一个跨越的提升,相比而言,薄膜电池尤其硅基薄膜的优势受到遮挡,CIGS同样面临此问题。
据了解,目前Manz薄膜组件的初期量产时可以做到0.4美元(即2.5元人民币),其制造工艺基于玻璃基板,然后对这些导电层进行电气连接,这一工艺相比晶硅电池的制造工艺要节省许多步骤,将硅等高成本材料的用量进行了进一步降低。一般而言,年产量到达150MW可以实现生产盈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晶硅电池技术需要投资千兆瓦级别才可保证同样获利。
另一方面,CIGS技术的耗材量比较低,目前市场上晶硅电池厚度普遍约200μm,CIGS吸收层的厚度不到2μm。
对于成本的降低,林峻生表示:“我们还有部分材料在德国采购,设备有一些也是在德国制造。接下来,我们的材料部分可以继续本土化,设备可以更多在国内生产,所以成本还有空间再往下降的,希望在2020年时可以在1.8元左右。”
他补充到,成本其实还涉及到整个产业的规模问题。如果15年前买一个TLD电视, 27寸的话要1万块美金,现在才多少钱?为什么晶硅可以降到那么便宜?如果将十年前的整个供应链材料和工厂规模与现在的进行对比,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这是整个产业规模的影响。只是目前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未来如果产业规模足够大的话,这个技术是最有潜力的。
关于成本,如果只跟电池比,电池成本比较低。但如果把整个产业链一起去比,CIGS会更低。至于投资收益,由于投资效益和市场价格、投资的利息成本等都有关系,不太好直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