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反”时期,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启动市场、消化产能与战略转型的关键。我国农村屋顶资源丰富,发展分布式光伏前景广阔,却因多种原因难以推广。江苏探索将光伏应用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及产业转型有机结合,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推广难题。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前景看好推进困难
太阳能光伏发电分为地面大型电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两种模式。后双反时期,分布式发展扭转了整个光伏行业,成为启动市场、消化产能与战略转型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最终会成为市场主力,发达国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占比已经超过70%。
我国屋顶资源丰富,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潜力巨大,但目前光伏发电仍以大型电站为主,201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10GW,其中分布式光伏仅占30%,与地面电站相比仍处于劣势。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提出全国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为14GW,其中分布式光伏项目8GW,占57%。可见,随着国家对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导向日益明确,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前景可期。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制约国内分布式光伏应用推广的瓶颈依然存在。
其一,企业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方面屋顶产权复杂,需要多方协商租赁事宜,还要保证能够在20-30年内一直使用该屋顶并购买使用其所发的电力,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融资困难,银行需要投资者通过土地、房屋等资产抵押,才能获得贷款。
其二,居民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难点在于我国现行居民电价较低,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利润微薄、回收周期长使得居民投资者驻足观望。据了解,普通家庭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前期投入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要收回成本需要十几年时间。
据江苏省经信委电力能源处处长李强介绍,截至今年1月底,江苏共建成光伏发电装机108.5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发电装机30.96万千瓦,主要是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电站,而居民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仅为0.069万千瓦。
江苏光伏示范应用新模式破解分布式发展难题
江苏是全国光伏产业大省,产业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近年来,江苏省经信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一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光伏示范应用新模式,将分布式光伏应用与扶贫、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模式一:光伏下乡惠及民生 精准扶贫补贴到户
针对苏北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经信委结合六大片区扶贫工作,将发展光伏产业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结合实施“光伏下乡”计划,在对光照、屋顶及基础配套资源进行反复考察论证后,最终选择在东海县青湖镇青南村投资建设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该项目利用青湖镇青南小区129栋建筑屋顶安装1556块多晶硅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为381.22kW,年均发电量39万kW•h。项目于2013年12月25日完成并网调试,2014年1月8日全部并入国家电网,成为国内建成并网的首个农村 “连片屋顶光伏发电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