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红炜认为,这是市场正常整合淘汰的结果,“中国光伏产业的整合,在时间、市场、政策方面,正在接近临界点,2014年,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甚至是一些规模企业还会面临破产”。
深度整合
虽然在政策的刺激下,光伏行业出现复苏迹象,但也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仍应谨慎乐观。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对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修复期。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企业实现盈利,部分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个别企业还在亏损之中。红炜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大量无竞争力企业所代表的多余产能,严重影响着产品价格实现合理的利润空间。
不过,在经历了上一轮洗牌后,很多企业的看法已有改变。陈康平告诉记者,晶科能源以前走的就是谨慎路线,产能一直维持在行业第四、第五的规模,不争龙头,减少库存,管理好应收账款,对一些收款较难的地区,比如印度等,宁愿少卖,不求销量,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把利润提上来。
“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规模、销量未必越大越好,追求精益制造,实现盈利才是王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无锡尚德曾是光伏行业的一面旗帜,但却因盲目扩张倒在了寒流里,这让很多企业家开始反思。
在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已敲定201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吉瓦。在14吉瓦总量中,分布式占到8吉瓦,地面电站占到6吉瓦,因为分布式更适合建在人口密集地区,这意味着以后电站投资的重心将有可能从西部移到东部地区。
在冷热交替的节点上,随着国内市场呈现扩容之势,更多的光伏制造企业开始尝试往下游延伸,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同时通过电站销售增厚企业利润,反哺上游。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利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向发电领域拓展,市场重心向国内转移。
陈康平透露,晶科能源也将加快下游的产业布局。晶科能源目前已兵分两路,在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上都早已有布局。在分布式方面,晶科能源今年将推出针对普通居民的光伏发电系统,如今该公司已为此筹建了项目小组。
“我们确实有分拆电站业务上市的计划,目前处于做具体准备工作的过程中。”陈康平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对电站持有和运营非常偏好,如果拆分出来单独上市,可以不受原来光伏制造业务的制约和影响,更好地募集资金,做大这一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