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局
其实,作为三条“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当处于链条核心地位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迅速崩盘之时,其他两条产业链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甚至,乐山当初选择的这种产业模式也成为多晶硅产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向记者介绍,乐山多晶硅项目的封闭循环技术做得并不好,特别是氢化这块,直接影响到成本。
“当时乐山提出了一个"体外循环"的计划,做化工产业园,打造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意思就是,多晶硅企业的副产物不用处理干净,交给化工产业园帮你处理,现在看来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应该是每家采用多晶硅生产技术把副产物利用起来,回到多晶硅的再使用,也就是要把氢化这道工序做好。”吕锦标表示。
乐山的多晶硅项目当初大多选择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的热氢化技术,热氢化需要1250摄氏度的高温,能耗较大。
“虽然当年乐山的多晶硅项目也提过采用更为先进的硅烷法或者其他技术,但国企做事,就是市场调查做得不够,后面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同时由于项目小而分散,很多企业不能做到循环生产,有大量硅料最后是浪费的,导致成本在这一环节提高了很多,丧失了竞争力。”上述企业人士说。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当初聚集在乐山投资多晶硅的企业也自2011年下半年陆续以技改的名义进行停产,甚至割肉退出。
到目前,乐山电力与*ST天威合作投资22亿元的乐电天威已停产技改两年多,何时投产仍是未知。川投能源与*ST天威等投资12.9亿元的新光硅业,也因一直无法复产,作为大股东的川投能源引入民企通威集团,两者正对其进行洽谈重组。而东方电气集团迫于亏损压力,在2012年就关闭了已投资18.33亿元的多晶硅项目。现在,乐山地区只有永祥股份维持生产。
在经历了两三年的寒冬之后,国内多晶硅市场正在恢复,那么乐山“一号工程”中的企业将何去何从?
黎展荣表示,乐山当初有将多晶硅发展成千亿规模产业的想法,但随着多晶硅市场的不景气,后来就没有人再专门抓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