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千亿“产业蛋糕”浮现
如今陆续涌现的屋顶发电的星星之火,来源于佛山深耕光伏产业多年的积累与雄心。
自2009年1月,首个太阳能产业标志性项目正式落户,三水正式拉开了5年逐日追梦的新能源发展大幕。几乎同时,70公里外的顺德也出台了《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提出设立扶持光伏产业发展资金,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形成集技术、品牌、人才和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三水已形成晶硅生产、支架、边框、系统集成、工程安装等一条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龙头企业爱康现已进入全国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前三行列,今年订单排满。从事安装工程的保威太阳能去年业绩更逆势增长300%,谋划明年在香港上市。
而顺德则致力于通过建立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掌握技术标准等关键环节,为光伏应用探索出一条具有实操性的规范化道路。成立3年多来,该院已申请专利28项,参与9项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制定,完成咨询项目总容量超过200MW,完成设计项目总容量超过50MW。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本身就是一个光伏应用的巨大市场。“广东是缺电大省,电力大量依靠外省引进,再加上电价全国最高,对优质电力供应的需求极大;更重要的是佛山厂房屋顶资源十分丰富,初步统计五区屋顶面积累计超1亿平方米,仅在25%的屋顶上建设光伏电站,即可达到2.5GW的装机容量,25亿度的年发电量。”
“现在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进一步拓宽终端应用市场,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佛山市长刘悦伦认为,佛山当前需按照“补链”、“强链”的原则进一步将光伏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又一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根据目标,今年全佛山将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00MW,其中禅城30MW、南海90MW、顺德90MW、高明30MW、三水160MW。截至目前,三水已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顺德更建成7个屋顶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超90MW,在全省遥遥领跑。
大部分厂房具备建设条件,但成本过高、回报期长,规模化应用受阻
屋顶电站困局未解
纵深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家家户户都像装空调一样,在屋顶建起一个个微型发电站时,我们不用再担心错峰停电,因为源源不绝的阳光将转化成电能为我所用。
也许有一天,屋顶电站就像“余额宝”一样,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电表每多转一圈,每个家庭每月就会多一分卖电的固定收入。
但这一切首先都得建立在这一新能源应用能突破政策体制、屋顶条件等现实瓶颈。再感性美妙的前景描绘,最终也需要落脚到投入和回报的问题上,只有经得起投资者的理性考量,实现资本输出才能让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