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中盛光电(以下简称“中盛”)向来以优等生的姿态在行业前行,这位优等生并不循规蹈矩,颇有些“特立独行”的特质。成立10年来,中盛经历过两次艰难而华丽的转型。别人扎堆制造业,它开拓下游;别人连年亏损,它保持盈利。如今,中盛又迈出了其历史性的一步,分拆制造业务和服务业务,成立“中盛新能源”专攻下游光伏电站市场,并已启动在美上市事宜。
中盛新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佘海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盛在下游布局广且深,市场敏锐度比一般企业更强。我们积极预见市场走势,并提前做好布局。”
他说,“市场是关键。这一轮做得好的企业,其一把手都更接近市场。”
以下是采访实录:
“下游电站比制造业更适合做IPO”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拆分电站业务单独上市?
佘海峰:以前中盛以电站EPC为主,现在转向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除了EPC外,中盛还提供电站开发、投融资和运维等服务,中盛未来的方向是做电站销售。
这次转型比上次难度更大,对我们的电站开发、投融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成为上市公司的话,会有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我们准备做IPO的原因。
在我看来,电站业务的盈利模式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事实上,下游电站比制造业更适合做IPO。
以前,太阳能股票很多,盈利也不错,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不会看企业到底是做哪一块。现在不同了,行业经历过这次重大调整后,资本市场也看得清楚了,看企业到底是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看企业的商业模式。现在市值高的太阳能股都是下游业务开拓得比较好的企业。
在很多国家,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之所以愿意投资光伏电站,因为它是现金流可以预测的资产,也很稳健。
之前我们零星做了一些电站投资项目,主要通过本地银行和国开行融资,通过尝试我们觉得这条路是可以走的。而且,出售电站的收益非常高。接下来,中盛准备大规模和战略性地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举个例子,最近我们出售了一个早期做的意大利电站,运营了两年左右,毛利可以达到35%。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