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欲涨还休
对于光伏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忧思:“由于光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短板,离开国家政策的补助,大家都不愿意做。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并不是将光伏和建筑简单拼凑在一起,而需要行业企业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将二者有机整合起来。”
事实上,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若要获得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的确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光伏建筑一体化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如何让光伏与建筑更好地结合起来,是个大问题。而在具体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行业企业对光伏建筑重视不够,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是将建筑与光伏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缺少成熟的发展模式。梁俊强表示:“按发电量给予补贴,可能误导行业盲目追求发电量,而忽视了如何与建筑更好地结合,如建筑的安全性、建筑本身的美观、建筑的承重能力等问题。度电补贴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让光伏系统与建筑更好地结合。”
作为光伏屋顶的重要应用市场,产业园以及厂区大面积的建筑屋顶的地位显赫,但是我国已经启动的产业园光伏系统基本属于高密度、多接入点的区域性光伏系统,这类系统存在设计集成复杂、并网条件不好、区域内供电质量不高等诸多技术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光伏系统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亟须展开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此前光伏建筑领域也出台了一些行业标准,基本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近年来“金太阳屋顶”等项目的实施,光伏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多,在实际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工程建设完工之后,行业相关的验收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光伏企业按照装机容量拿补贴,导致企业盲目追求装机容量而忽视质量等。
“行业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如技术的进步等都会对已有标准提出新要求,所以对于已有标准,需要不同部门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更加成熟并贴近实际的标准。”梁俊强进一步分析指出:“就目前而言,光伏建筑一体化对行业冲击比较小,但是许多细节问题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却需要慎重考虑。对于行业缺失的标准,需要积极制定,不断补充完善,以便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
问题重重
光伏建筑长路漫漫
相对于行业专家的兴奋,房企的反应似乎并不十分积极。
以绿色地产闻名业界的朗诗地产首席绿色建筑规划师郭咏海告诉记者,短期内不会开发光伏建筑。但言谈之间也显露出对于光伏新政策的浓厚兴趣:“虽然光伏建筑尚未列入计划之中,但我们将在公司的研发基地进行尝试,从技术、成本、回报等各方面考察光伏建筑的可行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产商对光伏建筑多持观望态度,更多的开发商对于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并不知情,有关光伏建筑的话题只在小圈子里进行。
对于开发商的冷淡,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电气总工程师王东林认为很正常,“单就目前市场的角度来看,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一般都无法盈利,短期也很难收回成本。”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凎则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光伏建筑每瓦光伏产品的成本在10~15元,以东部地区为例,1000瓦的光伏系统每年可发电1100千瓦时,而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目前没有上网电价补贴,根据不同地区每度电的价格为几毛钱不等。如此计算,不算接入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收回投资需要20~30年。
但同时,孟宪凎也认为,光伏产业属于关系到未来能源安全的战略产业,而目前这个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外界的扶持和呵护。
对于光伏建筑的未来,王东林亦持类似观点,光伏建筑应该成为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欧洲,尤其在光伏建筑应用比较超前的德国,随处可见耀眼的光伏电池板,而在中国,则看不到这种景象。”王东林表示,中国巨大的建筑体量可供光伏建筑发展。中国也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年有巨大的建筑增量,光伏建筑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真正做好光伏建筑,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需要继续降低光伏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发电效率、发挥市场作用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