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论坛上了解到,可再生能源项目海外投资呈现火热迹象,而且在并购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
“走出去”初具规模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清洁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企业对外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直接投资总额累计已达到400亿美元,涉及124个海外项目和33个国家,统计范围包括投资海外清洁能源项目、制造工厂以及并购等等。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已经初具规模。“以水电行业为例,2012年水电国际市场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装备出口量340万千瓦,出口比例占到25%。目前我们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工程合作关系,在中亚、东南亚、非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华能、中电投、中电建、三峡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计、咨询、施工、项目开发企业。
“我国风电‘走去出’主要集中在美国、土耳其等市场,自从中电建于2009年在埃塞俄比亚建成了我国第一个5万千瓦的海外风电场后,目前我国海外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约70万千瓦。”上述人士表示。
如何成功“走出去”
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施工条件风险、融资放贷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成绩的取得是企业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
“太阳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专注主业。正泰2010年起,战略重心转到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与出售,但是无论怎么延伸产业链,都围绕主业,所以我们‘走出去’很少栽跟头。相反,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了我们的主业。”浙江正泰太阳能公司副总裁陆川说,该集团现在为全球提供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美国、韩国、泰国、西班牙、印度等很多国家都有分公司。南非、罗马尼亚、日本等国的太阳能电站正在建设中,明年将实现并网。
“此外,尽量选择规模较小、并网容易的项目,分散项目规模,可以分散项目关键设备的风险。还要留足并网测试时间,因为大部分项目并网时间接近,政府验收团队有限,会造成无法并网。像意大利、西班牙都发生过类似的并网潮。”陆川说,在EPC选择方面,要考虑到电价调整周期造成的工期紧张以及放款进度的不匹配,选择执行力强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工程公司在半年内完成所有工程。
拜耳能源董事长王学军则认为,企业成功“走出去”关键是找专业的合作公司来协助规避汇率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或者聘请当地税务咨询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做到风险控制就地化管理。
对于未来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方向,业界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陆川表示,目前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领域,系统成本复合年降幅达到32%,上网电价复合年降幅不到20%,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出现优良投资窗口;新兴市场机会在未来三年相继出现。
王学军认为光伏“走出去”有不同的投资方式,投资阶段不同,回报率也不同。项目权开发是低投入、高回报;EPC建设是大投入、高回报;项目持有投资是大投入、长期高回报;而组合投资具有更高的复合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