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能源前景展望》报告预测,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供应总量的31%,而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近20%。该报告也警示称,目前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无法让我们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
国际能源署署长Maria van der Hoeven指出,正如国际能源署已提过多次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于能源产业——并且这一情况仍然非常严峻。如果我们继续维持现有的线路,我们将很难达成全球一致认同的将全球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
亚洲市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需求量向亚洲市场转变成为了此次报告的一大主题。国际能源署预测,2012年至2035年,除韩国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将占初级能源需求增幅的65%,其中,到2035年,中国市场的需求量正超越欧洲和美国的能源需求量总和。
此外,国际能源署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绝对最大增幅来自于中国市场,该报告声称,到2035年,其增幅将超过欧洲、美国及日本市场的增幅总量。然而,该机构也预测,拉丁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出现相当大的涨幅,即将近2,100 TWh。
在中国,水电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较大份额,新增装机量占比最大的则位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欧洲、日本和美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中占比最高的将是风电,光伏发电则紧随其后。
2012年可再生能源补贴逾1010亿美元
《2013年世界能源前景展望》也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进行了阐述,该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补贴额达到1010亿美元,较2011年上涨11%。2012年,欧盟国家约占目前补贴额的一半以上,达到570亿美元,美国则凭借210亿美元补贴额紧随其后。
国际能源署对补贴设计体系不无担忧
此外,国际能源署预估,按照“最新政策”,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补贴额需要扩增至2.20亿美元,但是该机构指出到2035年,新增的四分之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不需要补贴。
该机构发出警示,新建的风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将对电力市场的设计与成本产生影响,国际能源署强调称,需注意对补贴发放制度的设计,如此才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过大的负担,并且使光伏发电系统业主和非业主之间的成本得到分摊。
值得指出的是,相比温度升高等灾难造成的潜在成本,此类补贴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