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有意思的是,占地面积巨大的风电场并不需要支付所有覆盖面积的土地出让金。一般而言,风电场布置风电机组时,在行距上要求机组间相隔5-9倍风轮直径,在列距上要求机组间相隔3-5倍风轮直径。但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只按照风机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例如瓜州某风电场单个风机所占土地面积仅按照400平方米计算。也即“点征”。这就大大降低了项目需要支付的土地成本。
除了在土地出让上极尽优惠,在项目的审批上,各地政府也大开绿灯。
随着中央简政放权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也开始大手笔批复项目。敦煌一位光伏电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省发改委的审批权限只有10兆瓦,而现在则取消了规模限制,这导致当地电站装机容量剧增。2009年该地区的装机容量为20兆瓦,到了2013年,就已经增加到了200兆瓦。“原来的项目多为9兆瓦,现在几十兆瓦的项目也有了。”
此外,各地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便利的资金支持。例如,根据《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项目,优先安排省级资金。对光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优先提供财政贴息。此外,还为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担保等。
如果说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地方政府提供的各项支持则给予了各个业内企业最真切的诱惑。
在饱受环境污染的今天,没有人怀疑新能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可也许正是这种确定,让新能源的发展节奏过快,并且过乱。最终,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共同用力过度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尚未真正勃发,便已开始品尝产能过剩的苦果。
在上游设备制造环节,曾经的巨头尚德已经破产;在下游发电环节,由于输送电网建设的严重滞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全负荷发电。
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项凯标向表示,由于电网建设的滞后,新能源发电被严重制约,进而国内市场的发展减慢,最终新能源设备的国内消化能力减弱,而国际市场又不稳定。正是强大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市场发展的节奏。
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是政府规划的结果,而是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光伏是政府制造的增长点,并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