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产业链中,以上游多晶硅的提纯制造技术含量最高,从上往下,生产的技术门槛呈现递减趋势。这些年来,我国多晶硅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进口依存度从90%降低到50%,但每年的进口基数仍然比较大,为8万吨。
同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孔力认为,我国在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后续研发,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至少落后10年。
然而在一些下游的电池及组件环节,技术含量却低得多。据了解,我国电池生产的工艺和国际相当,具有从事企业多、从业门槛低、利润低的特点,且扩产最快、产量最大。数据显示,我国电池组件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约为18%,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远远低于多晶硅的占比52%。
而在光伏逆变器生产环节,通过购买图纸、外聘技术指导等方式,就能非常容易地生产出一款产品。根据国家质量认证中心统计,通过其认证的生产企业约53家。而另有统计数据称,目前国内生产光伏逆变器的厂商已达135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有的还处在预研和样机生产阶段。另外还有封装环节,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低,致使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170多家封装企业,总封装能力不少于 200万千瓦。
对此,河北省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直言,我国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光伏。而有舆论则将之称为,“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制造业”。
在光伏整条产业链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环节是空白,另一些环节连农民企业家也能分羹的情况下,行业不断掀起跟风狂潮,整体规模大肆扩张、高歌猛进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乱象之四: 关乎GDP
赵玉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一说到新兴产业,还有很好的利润,那么从GDP的角度来讲就不仅仅是企业家的事了,而成为了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标准。
如此,光伏产业在中国,除了世界性的政府补贴这个特点之外,还和GDP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