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昱辉阳光收购无锡佳诚,保利协鑫收购高佳太阳能,都一度成为光伏业兼并重组的美谈。为什么现在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难度却如此之大?这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说起。一方面,就企业自身来说,因为随着前几年产业的飞速发展,大企业早已将产能扩张至饱和程度,不存在为扩大生产规模而产生的兼并重组需求。同时,一般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又相对落后,所以实施兼并重组对于大企业来说基本无利可图。
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是我国光伏产业的优势力量。《意见》明确提出了兼并重组的方向,即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
对于多晶硅行业,据了解,2012年我国光伏业60%的多晶硅仍需要进口,以前大家提到多晶硅产能过剩,只是规划产能过剩,并不是现实的产能过剩。那么,对于如此之大的需求缺口,是不是存在着兼并重组的巨大机会?为此,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中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由于设备和工艺问题,导致其综合能耗高、物料消耗多,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市场售价,即便是优势企业对其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来降低成本,降本空间也依然有限。“另外,炉子和管道拆掉之后就成了一堆废铁,没法简单地拉走设备集中生产。”王世江表示。
对于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来说,大企业兼并重组小企业,虽然可以相对方便地运输设备投入生产,但是产能却是结结实实地过剩。数据显示,我国150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年产能已超过40GW,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2012年~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才在20GW~40GW之间。因此,当前很多大企业对于兼并重组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保服务差的电池组件和电池片生产企业的态度并不积极,多位专家也向记者表示,兼并重组的行为应该让市场进行选择。
另一方面,税贷政策、地方保护等外在环境因素也阻碍着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兼并重组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欧美“双反”、产能过剩、企业亏损均成为光伏产业在金融市场重获投资信心的障碍所在,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普遍采取金融收紧的政策,造成大量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虽然《意见》提出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要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优做强,但是相关细则仍有待落实,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问题暂时还难以解决。
而即便企业有兼并重组需求,资金也已经到位,地方保护主义又成为一道难以逾越门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保大弃小”是必须的选择,但在大企业都还自顾不暇时,兼并小企业无从谈起。林伯强强调,光伏产业曾经是很多地方扶持的经济支柱,牵扯到兼并重组就会有利益纠葛,而地方政府也会成为阻力。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被兼并企业仍能在当地继续生产,那还算“两情相悦”;如果只是单纯被拉走了设备,那地方政府的确将面临随之而来的税收、就业问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