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国家每并网一个光伏系统,需给电网企业一定数额的补贴奖励,这部分奖励从光伏补贴中扣除。中国发展光伏的本质目的是应用,就应当从全局角度合理分配蛋糕,偏心和溺爱反而让光伏行业飘飘然,其“长大成人”后无法独立解决并网问题。
光伏产业是不是朝阳产业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占据了绿色环保优势,一直被认为是朝阳产业。这种看法使得很多光伏企业在困难时期不愿意退出,大家等、靠、熬的心态浓厚,然而,度过寒冬就一定能迎来暖春吗?
中国光伏企业一直活在未来之中,幻想2015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能够达到30GW,2020年能够达到100GW,甚至展望到了2050年的光伏市场。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有多大的需求,一定会有多大的产量,产能会随着需求量的变化逐步变化,不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况且,以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后的眼光来看当前的某一产业,其需求量都将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问题是企业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吗?
所以,笔者对朝阳产业有不同的定义,所谓朝阳产业肯定是市场规模发展较快的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润率丰厚。在21世纪初,互联网肯定是朝阳产业,十年过后又怎样呢,市场还是属于少量抓住机遇的企业,大量企业在互联网发展的后期搞团购网站、办新闻网站,都未能成功。
朝阳产业仅适应于某一产业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一片空白,只有少数技术精英和嗅觉敏锐的商家涉水,因此他们能够挖得第一桶金。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初期,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朝阳产业,造就了一大批行业巨头。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竞争的加剧,毛利率开始回归正常,朝阳产业也就沦为了传统产业。
光伏产业的发展路线不会脱离市场规律,而且,光伏行业起步虽晚,但资本和政府给予了过多关照,实际上它已经不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利润率和别的行业没有差别。笔者认为,光伏企业需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主要是衡量自身在这一领域是否具有技术优势,而不是衡量这一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不管市场如何好,其都是少数优秀企业的舞台,没有一个市场能让浑水摸鱼着长时间获利,这就是真理。没有朝阳行业,只有朝阳企业。
总之,光伏市场发电成本过高,市场规模却想取得突破,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结构性矛盾注定光伏行业在未来几年必定是温而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