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在实施了两个月临时性制裁措施后,欧盟委员会终于宣布,不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采取临时性反补贴措施。作为我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的决定意味着我国光伏企业对欧出口仍可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令仍处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多少感觉到一丝暖意。
光伏产业“外患”初步缓解的同时,“内忧”也出现转机。7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国务院提出的刺激国内光伏需求的“国六条”,明确提出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原来的2100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并首次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而近日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的信贷倾斜政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光伏企业的债务压力。
那么,对于曾经的暴利行业,如今的光伏产业还能淘到“金”吗?
行业风险依然较高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光伏行业景气程度进一步下滑,全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到32GW,而国内组件产能已达45GW,全球总产能已超过80GW,产能过剩明显。仅在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毛利率分别为-19.6%、-15.1%、-26.2%和-0.2%,光伏行业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据统计,全国500多家光伏企业,有1/3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光伏行业走出目前的困局还有待时日。一是产能过剩现象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据统计,我国光伏产能90%需依赖出口市场,其中欧洲和美国分别占75%和10%。日本、印度、南非和中东等地区的新兴市场虽然增速较快,但存在基数过小、终端扶持力度不够、政局不稳等诸多问题和风险,而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在执行层面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面向用户的激励机制和电价政策尚未形成,并网困难尚未完全解决等,总体看短期内均无法消化支撑企业过剩产能。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但主要处于产业链低端,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对于产能过剩问题,部分光伏企业负责人仍未正确认识,并极有可能在行业前景出现好转背景下降低调整动力,这将进一步加大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