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钱途”大好不但令一众光伏企业摩拳擦掌,更让一些圈外企业不惜逆市入围来分羹这一轮投资盛宴。近两个月来,已先后有松辽汽车、江苏旷达两家“新军”加入,沪深两市光伏上市公司阵容随之扩容至34家。回首2012年的“末日危机”,各路资本从光伏业争相外逃,更有人断言“中国光伏已死”。时隔不过短短一两年,光伏业再度“造富”,吸金效应亦随之重新显现。死去的仅仅是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换来的则是整个光伏业的重生。
中国光伏还需做好合格的“跛脚鸭”
虽然旷日持久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终以握手言和结束,但对中国光伏对欧出口已经造成了重创。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进出口总额81.69亿美元,同比下降24.61%;其中,对欧盟市场出口额仅为27.91亿美元,同比下降58.33%。可以断言,上市企业组件制造业的整体亏损,来自欧盟的“双反”是罪魁祸首。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同期中国光伏业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成绩斐然,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对亚洲市场出口24.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0.49%;对非洲出口2.81亿美元,同比更增长499.73%,非洲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反过来,也正是在新兴市场的亮丽表现,为中国在与欧盟的博弈中增添了叫板的底气和砝码。
如今光伏内需尚是一片蓝海,有待各路企业各显神通,但并不意味着海外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下滑。毕竟稳定已有海外市场份额,才能保证大多仍为“两头在外”企业的盈利水平不致出现大幅波动,为将来的“向内转”赢得腾挪的缓冲期。何况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虽然遭遇了美国“双反”、向欧盟做出了“价格承诺”,但与这些国家相比,产品仍存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新兴国家尚有较大的优势。说到底,在没有补齐短板之前,中国光伏还必须做好一只合格的“跛脚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