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期”新市场存危机
除了对欧洲市场“底气不足”之外,让青岛光伏企业放弃“应诉”的理由还有一条: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光伏国敞开的“宽容怀抱”。
“现在,欧洲、美国都处于明显的光伏衰落期,而非洲、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上升期。”韩赟向记者透露,2011年,凯特刚开辟非洲和澳大利亚市场之时,每个月出口1~2个货柜,目前已经增至10个货柜,仅两年时间,出口量就呈现近10倍的增长。
这并不仅仅是凯特的特有财路,“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采访过程中,创铭、泰达、北电等企业都对非洲、澳大利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交口称赞,这些新兴市场也成了青岛中小光伏的“大头客户”和应对反倾销的“避风港”。
新市场光能资源优越且电力基础正处于建设期,市场需求呈明显上升态势。而更为关键的是,新市场竞争的激烈度较弱,给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青岛光伏大多是中小企业,在产品价格和创新上,都难与大型光伏企业竞争。”青岛海林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勇分析,这正是很多企业转向开辟新市场的内因。
然而新兴市场并非铁桶江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企业开始做肯尼亚生意,出口产品大同小异,每块电池板价格甚至不到5元人民币(约合0.5欧元),利润仅为0.3~0.5元。产品没有科技含量,而非洲客户要求不高,主要是看好产品的价格。他很无奈地承认,这并非长远之计。“低科技含量”+“低档价格”,青岛光伏似乎正重复着2011年之前的旧路。然而此次前景更加堪忧。据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中国光伏的主要市场,欧盟此次70亿瓦的年出口配额,相当于2012年欧盟光伏面板消费总量150亿瓦的47%,仅占中国庞大的光伏产能的20%。
被欧盟“排除在外”的“80%”,意味着一场向新兴市场和国内蔓延的光伏厮杀。“配额分配结束,大企业肯定吃不饱,跟中小企业抢市场是一定的。其实,上半年市场已经开始有反应了。”青岛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原本被大企业不屑一顾的订单遭哄抢,“如果大企业铁了心抢小单,我们没有丝毫胜算。”
另一种威胁也形成笼罩。据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高达77起,占比超50%,并呈现369%的年增长速度。对华“反倾销”国家包含欧盟、美国,而且范围呈蔓延趋势,甚至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国也参与其中。
青岛也被卷入日趋严峻的的贸易保护漩涡中,据统计,仅2012年,青岛企业涉及反倾销数量达12起,范围包含玛钢管件、轮胎、金属制品等多个领域。立足光伏,随着美国、欧盟等国光伏贸易壁垒越树越多,让人不由担心新兴市场也将成为下一个“欧盟”,彼时,青岛中小光伏再避至何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