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出现趋缓的态势。不少分析认为,上半年银行体系的不良发生仍具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以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钢贸等领域。那么,今年下半年银行资产情况将会有何变化?哪些板块将成为银行风险严密防范的主要阵地,尤其引人关注。
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30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今年房地产贷款和平台贷款仍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报告》还对几个特定行业发出了风险警示,《报告》称,钢贸、光伏和航运等行业仍可能推动不良资产反弹,将成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亲周期性”三大行业陷入风险泥潭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部分行业和地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情况有所加剧,不良贷款增加已经呈现典型的“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尤其是长三角、江浙地区是不良率上升最主要的区域,也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而在不良分布的行业上,《报告》认为,钢贸、光伏、造船这三大产能过剩的制造行业,是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从产业链条看,由于上述行业的生产流通及上下游企业大都集中在长三角和江浙地区,从而使得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区域风险与行业风险具有较高程度的重合性。”《报告》强调。
“亲周期性”是这三个行业的相同特征,在经济上行期,这些行业订单充足,资金周转快,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一遇到经济下行,就容易陷入产能过剩、经营困难的状况。
工信部7月30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月至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光伏行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到32GW,而国内光伏组件产能已达45GW,全球总产能已超过80GW,产能过剩明显。2012年第一季度,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毛利率分别为-19.6%、-15.1%、-26.2%和-0.2%,国内光伏业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特别是航运行业,受全球航运业整体陷入深度低迷影响,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措施,规范航运市场,推动航运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行业利润依然出现快速下滑,国内大型航企普遍出现亏损状态。
《报告》称,随着信贷收紧,航运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尤其中小航运企业出现现金流断裂、船舶停运等现象,潜在风险须重点关注。同时,船舶价格持续下行,航运企业普遍存在船舶资产缩水的现象,商业银行面临抵押船舶不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