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欧盟设定的最后期限8月6日仍余10天之际,欧盟贸易委员宣布中欧已就光伏争端达成和解。虽仍待欧委会批复,且涉及价格承诺及出口配额的细则并未公布,但历时近一年的光伏案至此基本落幕。然而,中国谈判专家是如何在短短7周内成功“拿”下欧盟?
光伏一案牵涉金额高达210亿欧元,100多家中国企业涉案调查,规模居中欧贸易史之最。最低价格的谈判更是斗智斗勇。握有谈判筹码又巧用心理战术的中方最终成功突围。
最低价格是高是低?
7月27日,欧盟贸易委员DeGucht宣布中欧双方已就太阳能纠纷案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虽然这份声明尚未公布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但根据双方前几周的谈判内容,可以确定未来中国企业出口至欧盟市场将遵守最低价格承诺,并且执行出口配额制,以防止欧洲同类企业因中国产品售价过低或市场份额太高而蒙受损失。
设定最低价格早在预期之内,真正的要害在于中欧达成的价格底价具体是多少?
有欧盟消息透露称:未来中国出口价格将不得低于每瓦特0.56欧元(约合人民币4.5元),出口至欧盟的产品将限于欧盟市场总需求的一半左右。
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曾经只有每瓦0.38欧元;今年6月德国太阳能光板在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每瓦0.77欧元。对于0.56欧元/瓦特这个折中的最低价格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欧洲光伏行业内部一如既往地“内讧”。
原告方欧洲太阳能协会(EUProSun),其副主席MilanNitzschke认为:“0.55-0.57欧元/瓦特的价格就是目前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倾销价。”他称极度不满欧盟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将在不久后去卢森堡的欧盟法院控告欧委会。
而代表业内大多数企业的欧洲可支付太阳能联盟(AFASE)则意见截然相反,主席ThorstenPreugschas表示:“协定必须保证一个合理的价格,以此保障光伏产业的增长。这个价格必须是负担起的。”他担心最低价格偏高会抑制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