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让企业忐忑的“新政隐患”
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对光伏产业进行定位和把握,然而,释放出积极信号的同时,忧虑也浮出水面。因为电价和补贴政策作为刺激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前一直不明晰,而且补贴发放严重滞后,严重制约到国内市场的启动。
“关键在政策的落实和细化,只有电价、补贴标准出来了,大家才能明确投资收益,才能开工干活,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能源局、电力、环保、住建、财政等部门的相互协调。而且国家电网应该就全额收购制定更详细的执行细则。”杨秀忠认为,“既然是分布式,就不要老谈分布式集中申报,这样只能让部分企业受益,尤其是央企背景的和大型集团公司,这样也会滋生权利腐败。在并网申请上要尽量简化手续和资料,现在像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电力公司服务相对比较到位,但有的二三线城市的电力公司,还存在对并网申请程序不明了,需要客户提交的资料复杂,比如有的地方需要居民提交环保局环境评估报告等,这样完全是阻碍新能源发展的。”
“而且现在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申请都没有操作细则可循,本人认为,不论是居民的还是企业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申请补贴,都应该在满足并网条件的基础上,或者已经并网,可以在当地能源局等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制,而不是审批制,而且各级政府机构应该将权利下放到县级和市级。”
“20年的补贴期限对于企业来说是足够的。现在的政策提出了0.45元,补贴20年,但是,是不是20年内都是0.45元/度电补贴?还是陆续降低?还不是很明确。”
另外一个让不少企业忐忑的是,《意见》要求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光伏企业都无法达到这一准入条件,包括晶龙的“赛秀”、英利的“熊猫”等业内津津乐道的高效电池转换效率均未达到20%。只有个别企业的准单晶电池可以达到18%以上的转换效率,但可以达到这一标准的产品稳定性差、成本也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杨秀忠表示,《意见》中如此高门槛的设定,可能会“误打”一批企业,“有些企业,虽然电池片效率不高,但是通过工艺可以把组件的效率做得比较高。而有些企业在电池片效率很高的情况下,做成组件后效率却不高。仅仅根据电池片转换效率这一标准抑制产能未必有利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