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有限成博弈筹码
7月1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48号公告,决定自24日起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57%,自韩国进口的倾销幅度为2.4%-48.7%。
但对这一结果,无论是多晶硅企业还是组件企业都未表现出欣喜之情。
在公告中,美国企业所征税率普遍高于韩国企业。其中,美国企业MEMC和Hemlock被征收53.7%的反倾销税;韩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OCI株式会社只被征收2.4%的反倾销税。
在一位大型多晶硅企业高层人士看来,韩国OCI对中国出口的多晶硅占据国内市场的份额高达30%,应属于重点的制裁对象,征收更高税率。
“2.4%税率对其根本没有影响,倾销还会继续。”他对21世纪网表示。
据悉,2013年1-5月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为18.33美元/千克,较2012年全年多晶硅进口均价下滑27.7%。但国产多晶硅生产成本仍普遍维持在20美元/千克以上。
除了韩国企业税率过低外,多晶硅企业还对此次“双反”初裁并未涉及到欧盟企业颇有微辞。
根据21世纪网从海关获得的数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进口多晶硅量累计达3.4吨,其中从韩国进口8150吨,从德国进口1万吨,从美国进口1.15万吨。
依此来看,对欧盟尤其是德国的多晶硅双反至关重要。虽然,对欧盟多晶硅的双反调查迟于美韩,但延迟的初裁仍被被看成是目前中欧“双反”谈判的一个筹码。
据了解,6月4日,欧盟初裁决定对华光伏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而如若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税率将升至47.6%。
还有10几天,谈判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业内人士担心,为达成协议,对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将会无疾而终。
“毕竟多晶硅只有几个亿美元的贸易量,而其他光伏产品贸易额则超过百亿美元。”一位光伏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此前,已有德国媒体援引德国经济部一位新闻发言人的表述称,中德双方已经达成承诺,中方将不对欧盟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
而对下游的组件生产商而言,多晶硅“双反”必然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在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背景下,这势必加大运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