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破又不能活
很多龙头光伏企业诸如尚德、赛维LDK等负债率都超过了100%,几乎永远不可能偿还其债务,要这些企业死亡的理由极为充分,但又好像不能死亡。大企业净资产已经所剩无几,若破产债权人的损失必将是严重的,社会、政府、职工、债权人都无法承受破产之重。所以,这些企业还必须活着,哪怕企业还是持续亏损,只要他不破巨大的矛盾就不会暴发。企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行业也会跟着遭殃,用通俗的话说,既然企业横竖都是一死,半死不活成为了最佳选择。
2.救不了又不能不救
政府能够忽悠企业创造巨大产能,可以免收土地费用,可以拉拢银行,但政府能救得了光伏行业吗?整个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企业全线亏损,政府惯用的“输血”手法已经发挥到极限,变相的拨款救助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关键看企业能否恢复自身的盈利能力,即造血功能。
企业恢复造血功能靠两点,第一,产能撤退后光伏产业达到供需平衡,“价格战”结束,企业开始盈利,这一点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为在第一个矛盾中笔者已经指出,很多光伏企业有太多的理由不能死亡。第二,政府提高装机规划,通过市场消化过剩产能,企业也可以有一条活路,但目前来看,这一点更不现象,补贴资金过高,政府难以承受。
政府救不了光伏企业,只能维持住一个市场,让优势企业存活,让劣势企业慢慢退出,而且“洗牌”时间一定会延续好几年,这样社会矛盾被分散化,不至于集中爆发。
政府同时又不能不救光伏企业,巨大的产能首要责任是地方政府,就是救不了行业政府也必须摆出一幅扶持和开启国内市场的姿态,一来体现自身的职责,二来转移企业和媒体视线。
3.不想要,又不能不要
电网公司对新能源发电可以说毫无兴趣,新能源发电并网成本高,蚕食电网市场份额,电能质量不如火力发电,其实电网企业内心一万个不愿接纳新能源发电。而且,中国经济下滑非常严重,火力发电富足,前几年出现的"电荒"暂时不可能继续上演,电网公司丝毫不能从新能源发电中获取什么利益。
但电网公司又不能不接受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行业和国家高层都给予其极大压力,电网反而被迫表现出一幅接纳分布式系统的姿态来,这又是一大矛盾。试想一下,若中国分布式光伏系统真正有所起色,电网公司的利益又由谁来保障呢?
4.涨不动,又不得不涨
几乎中国全部的电池、组件、多晶硅企业都存在巨大亏损,亏损与市场销量无关,不是销售不畅通,是售价太低。所以,中国光伏企业若想恢复盈利能力需要提高产品售价,或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后一种可能性较小,毕竟光伏产业的规模化优势以及发挥到极限,相应的技术上升空间也需要时间。短期内,企业只能靠提价来拉升毛利率,当然少量一体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电站来获利,进而弥补其制造环节的短板,大部分企业对提升价格的要求非常迫切。
但光伏企业恐怕很难提升产品售价,因为全球各国都在大幅下滑光伏补贴,行业自身也表示,光伏发电已经接近平价上网,光伏发电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光伏产品任何一个环节涨价都会传输到终端,进而提高了系统装机价格,必将大幅减缓光伏需求量。总之,行业需要在效益和规模之间做取舍,既想装机多,又想产品售价高,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5.想扶持,又不得不降补贴
2012年6月份,中国政府出台了光伏平价上网细则,规定给予光伏发电每度1.15元的补贴,到2012年底补贴下降为1元/度,再到今年中旬,欲将度电补贴降低到0.75~1块钱,补贴下滑速度和力度都极大,与政府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心态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
实际上,这体现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2012年光伏发电补贴的资金缺口应该在五六十亿,这些资金还尚没有着落,政府难以承受高补贴之重,不得不下调补贴额度。
反过来,中国光伏企业扪心自问,行业装机成本在一年内到底有多少下滑,在大型地面电站0.75和分布式发电0.4的基础之上,企业还敢不敢继续建设。政府下调补贴并非考虑到光伏装机成本发生变化,就是简单的没钱可补。笔者认为,若没有地方政府的二次推动,恐怕在现有国家政策下中国光伏装机将陷入停滞状态。
一面想扶持,一面不得不降补贴,中国光伏行业怎一个“愁”字了得。
6.不能建,又不能不建
中国大型地面电站受并网限制,很多省份其实已经不适宜继续建设。在西藏地区,部分电站因送电受限而不得不轮流发电,损失惨重。青海省经过2011~2013年的爆炸性增长也接近电网极限,后续发展潜力堪忧。
但是仅靠分布式发电又不能大幅度的拉动需求,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市场地面电站还将占据主流,也可能会出现不能减但不能不建的尴尬。
总之,光伏行业面临很多矛盾,这很多矛盾的根源还是发电成本不具备竞争力,企业靠国家那点补贴来度日,导致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民间消费市场。无数个小矛盾的背后其实是由一个大矛盾决定的,即光伏发电成本即高,又想大面积普及,能不出现问题吗?最终解决光伏行业困境的一定不是政府,而是市场,政府推动作用再大也是辅助,市场才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