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内部,经济危机扮演了分离器的角色,德国一枝独秀的态势进一步凸显,法国则逐渐与欧洲国家为伍。伦敦成为人民币走向欧洲市场的跳板,将成为欧洲地区最重要的离岸中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逐渐建立机制化的协商机制,与欧洲的多速发展一样,中欧关系也是不平衡的。法国是中国资本在欧洲的主要投资对象,由此法国也希望在中欧经贸关系中确立自己的特色与地位。欧盟并非铁板一块,但要理顺中欧关系同样不易,最便捷的办法是升级中欧经贸的制度化水平,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之下,建立更加畅顺的经贸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新一届政府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立法治、自由的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不排除将来中欧建立更加高级的自贸区。瑞士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对外经贸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国家,而中欧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可以消除类似光伏“双反”的惩罚性关税的事件,还可以为彼此资本、服务的交易提供一个更加自由透明的市场。中欧在光伏产品、葡萄酒上的博弈显现了两个世界级经济体的不适应状态,同时也为双方升级经贸制度提供了契机。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于激烈的变动时期,顺应时代潮流的国家才能脱颖而出,中国需要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也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捍卫者,如此,中欧经贸关系就获得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场“虚假”的贸易战争如果能够带来制度的革新,那将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理论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