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竞争掌控产业链
2012年,国内生产规模排名前20名的光伏企业,有19家亏损。不过,江苏中盛光电集团却实现了年销售额7亿美金、净利润3000万元人民币的优秀成绩。
让中盛光电能够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如此佳绩的,是其从2002年就开始进行的差异化竞争。
“光伏市场并没有变差,是过剩的产能使得整个产业陷入尴尬的境地。”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说,“我们中盛光电的光伏组件产品去年也是亏损的,盈利的是电站总包业务。”
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主要是利用多晶硅制造太阳能电池,成百上千家企业的产品严重雷同,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严重过剩的产能使得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一路下跌。“除了制造太阳能电池,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向整个产业链延伸,走出去,直接承担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业务。”佘海峰说。
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即太阳能电站的总承包,承担太阳能电站的建设业务。从2002年至今,中盛光电已经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承包建设了多座太阳能电站。这样,即使光伏电池制造这一环节出现亏损,但整体总包业务还是能够获得盈利。“我们做电站总包业务,都尽可能使用自己公司的光伏电池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利润。我们坚持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掌握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把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佘海峰说。
佘海峰认为,光伏行业经历两年多的震荡后,已经基本完成了重新洗牌,目前真正开工生产的光伏企业,可能只有十几家。据他所知,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日子明显要比前两年好过得多。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
企业融资是最大问题
不少光伏企业的领导人告诉央视网记者,尽管光伏行业前景光明,国家针对欧盟“双反”的姿态十分强硬,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是会有大量光伏企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欧盟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国内媒体普遍唱衰,但是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机会。”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的成本与欧洲相比,大约便宜25%左右,而在国家的强势干预和欧洲各国的反对下,征收47.6%的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并非欧盟的惩罚性关税,而是资金困难。
2012年,中国银监会向银行指出,光伏行业已经成为高危行业,这使得光伏企业从银行获得授信的额度急剧下跌,部分到期贷款被银行催缴。这对已经在困境中的光伏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银行等机构心目中,我们已经成了妖魔行业。”江苏一家光伏企业的高管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光伏企业希望,国家在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出台配套的金融支持政策,使各种融资渠道恢复畅通。
“其实我们也理解银行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对于光伏企业,政府和银行不要像以前一样,一窝蜂似的支持;但是也不要因为光伏企业暂时陷入困境,就唯恐避之不及。获得金融支持是我国光伏行业能够重新焕发活力的最重要助推力。”佘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