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涉及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在中国光伏业步履维艰的今天,欧盟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已经"失血过多"的光伏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生存光伏业曾大量经济性裁员,但是当经济性裁员已经不能"止血"的时候,欧盟双反下的中国光伏业如何才能自救?
曾经辉煌的中国光伏业
就在两年前,光伏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稀有名词,但是现在打开网媒和纸媒,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官员产业规划的"流行词".在各种大力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政策的刺激下,以各大光伏企业的成立为标志,我国光伏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1998年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涵盖了硅棒、硅片、电池和高品质组件的安装等产品线,目前是全球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光伏厂商之一;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解决2100万偏远山区人口听用电问题;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产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7年,中国成为生产太阳电池最多的国家,产量从2006年的400MW一跃达到1088MW.《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更是提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国建成2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全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之后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以及"金太阳"工程也都对我国光伏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的数据也足以说明中国光伏业曾经的辉煌: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在今天却到了举步维艰的阶段。
光伏产业在今天何以举步维艰
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历史并不长,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近年的事情。而在我国,光电还没有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可能仅仅算作勉强起步,真正的发展高峰远没有到来。那么,我国新兴的太阳能产业为何蹒跚起步就遭遇困境?
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趋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对光伏产业的盲目扩张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光伏从无到有,得到政府扶持的光伏产业园在各地开花,产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在美上市的部分光伏企业股票屡创新高,该产业成为我国民营制造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