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欧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制裁,接着又给了两个月的缓冲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贸易摩擦从光伏迅速扩展到葡萄酒,最近又烧到了不锈钢管。局势愈演愈烈,如何收场?
“真正的谈判才刚开始。”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6月13日告诉记者,目前商会正在做积极准备,希望通过中欧双方业界的合作争取在两个月之内达成和解方案,“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保住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中国近日将再派代表团赴欧盟首都布鲁塞尔就光伏双反案进行磋商。欧盟方面对此次磋商的态度较以往显得积极。
摩擦升级之路
“60天是一个窗口,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窗口自然关闭。”在欧盟贸易委员会6月14日的记者会上,力主对制裁中国光伏产业的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德·古赫特表态强硬。
“李克强总理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无疑对推动该案的磋商解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欧经贸关系走入死胡同。”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分析称。
欧盟初裁结果公布后几个小时内,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进口自欧盟的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矛头直指主导制裁中国光伏产业的法国。
2012年9月6日,欧委会正式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一个月后的10月11日,欧盟正式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涉及企业达134家,其中六家大型企业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等。
对此,2012年11月1日,中国政府首次对欧盟做出反击,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70号和第71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一周之后的11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据悉,这是欧盟迄今为止进行的数额最大的反补贴调查。反倾销升级为“双反案”。随后,商务部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将光伏双反案诉讼至WTO。
今年5月22日,中国与欧盟就光伏产品双反案进行的首轮价格承诺谈判宣告破裂。
“光伏仅是欧盟遏制中国经济的一个筹码,如果他们赢了,很可能会将矛头扩大到其他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双反与中国光伏产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大的关系,产能严重过剩、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本身就有很大隐患,“我们的产量超过了全球的总需求,寄希望于欧盟、美国不对我们采取贸易限制是不切实际的。”
“要继续保住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市场60%至70%的份额,目前看来,难度很大。”孟宪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