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伏产业的投资,可能有些过度了,从遍地开花的光伏企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然而,这些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让这些光伏企业走出困境。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让欧盟以为是在对其倾销,于是,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来了。中国方面也采取了措施,对欧盟的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等等。这些是政策方面的事情,国家会处理好,笔者以为对于企业来说,这些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呢?
多年以前,光伏产业的发展得力于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在行业正在走上升道路的那些年,政府的资金支持让光伏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迅猛发展过后,后遗症出现了,光伏严冬的来临,给政府投资敲响了一记警钟。在对很多行业的扶植上,政府扮演着投资人、保驾护航的角色,这可能源于对于地方官员GDP的考核,GDP就是政绩,这些国家认可的新兴项目,自然也让地方政府趋之若鹜,大树底下好乘凉,靠着国家的财政支持,光伏产业遍地开花。
光伏产业有它自己的产品优势,它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这是新能源产业,环保节能,市场前景乐观。根据一般的原理,“物以稀为贵”,当市场上出现了过多的光伏产品之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会出现,多余的产品用在哪里,这需要时间消耗,就像堵车一样,一个路口不会永远堵车,时间能化解一切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在河北省考察时,专程来到光伏企业了解企业困难,李克强表示,当前的中欧谈判是有成效的,谈判尚未结束,希望光伏企业能够挺过两个月。从李克强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挺住?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算短。但是古语有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营企业从来都是如此,面对竞争对手的打击,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因为“高处不胜寒”,能够存活下来的,能够摆脱严冬的光伏企业一定是行业中顶尖的,适应市场的,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时间会让强者更强,让弱者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