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伏业引起的中欧贸易争端亟待回归理性。首先是欧盟指责中国倾销光伏产品,认为中国补贴了光伏产品,使得光伏产品在欧洲的售价低于成本,因此要大幅提高关税。随后,中国宣布对欧盟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此举主要针对法国。贸易战没有赢家,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欧盟,或者是置身事外的美国、日本等国。基于中欧以往的合作基础,如何在解决争端的做法上回归理性是我们所期待的。
中欧贸易“擦枪走火” 争端解决有望回归理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基于中欧以往的合作基础,未来双方或许会在解决争端的做法上重新回归理性”
随着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征收11.8%临时“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的公布,中欧贸易间的“战事”也被不断挖掘、放大。而当这些消息汇聚在一起时,在很多人眼里,中欧贸易“战火”似乎已从光伏逐渐蔓延至葡萄酒、不锈钢无缝钢管等诸多领域。
如今,欧盟甚至将我国向欧洲、日本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定义为对“光伏争端”实施的报复,计划近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
不过,在业界看来,两起贸易事件间并无必然联系。一方面,我国对欧洲、日本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的调查立案时间较早,欧盟将其与“光伏争端”联系在一起,实属牵强;而另一方面,若我国针对“光伏争端”采取报复,将受到WTO相关规定的束缚。因此,中国在做出决定前,必定会进行充分的调查取证。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欧间‘贸易争端’形式上给予了人们战事升级的错觉,但事实上,这些争端间并无实际关联,更不在同一量级上”。此外,他还向记者预言,“基于中欧以往的合作基础,未来双方或许会在解决争端的做法上重新回归理性”。
贸易争端升级
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卡雷尔·德古特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紧随其后(6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有关规定,决定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而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欧盟计划近期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抗议中国对不锈钢管进口课征反倾销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