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这场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反倾销调查,终于尘埃落定。受此影响,当天A股多晶硅、太阳能等光伏板块受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影响集体大跌。
中国光伏产业迷思
近年来,美欧这两个中国光伏产品最大出口地,相继对中国痛下“杀招”,最近,更有印度高调宣布加入战团,展开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接二连三的制裁让我们在痛斥贸易保护主意抬头的同时,我们不禁也要思考,中国光伏产业自身是否也存在问题?
今年3月,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事件。这家经过短短10年就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巨擎轰然坍塌,令人唏嘘,由此,也让中国光伏产业的矛盾浮出水面。
思考1:世界工厂颓势尽显
光伏,这个代表着未来方向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却依旧没有抛掉“世界工厂”的帽子:核心部件及市场都在国外,只有原料生产、组装加工在国内。
这种简单的加工模式和市场渠道,使得光伏产业下游紧密依附于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占比非常小。一旦国外市场出现变化,最先受到冲击的肯定是国内的制造企业。
思考2:结构性产能过剩
2006年,施正荣创造财富神话,成为当年的内地新首富,这种造福神话让投资者们蜂拥而上,开始跟随尚德的脚步,大力发展光伏组件。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各地冒了出来。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透露,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而这一数字,在2006年仅为20。
一个行业内企业扎堆进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而且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王勃华表示,2011年,全球的产能是60吉瓦,其中中国就包揽了50吉瓦,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装机量的总需求才仅仅27吉瓦,产能严重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