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涉及200亿美元出口和50万直接就业人口,已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甚至政治关系的一个窗口。我的看法是,既然欧盟不在乎中国的关切和警告,“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也应该毫不犹豫地对欧盟展开反制。换言之,中国目前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应仅仅是第一步,后续必须推出更严厉的反制措施,才能使欧盟真正明白得不偿失和两败俱伤的道理。
可能很多人反对打贸易战,认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必须这样做,如果欧盟不改正的话。原因在于,撇开中国光伏产品是否享受国家补贴这点不谈,欧盟对中国的制裁,纯粹损人不利己,是一种赤裸裸的贸易保护行为。
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的产业,各国在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格局,任何限制市场的行为在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将成为欧洲光伏应用发展的障碍,将对欧盟实体经济与就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德国咨询机构Prognos发表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对中国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能为欧洲的光伏产品企业带来一定好处,但它创造的工作岗位,仅能弥补其他方面被削减工作岗位数量的1/5。而3年内仅在德国便可能流失8.4万多个就业岗位,而在欧盟范围内将失去最高24.2万个就业岗位。
或许正鉴于这种双刃剑效应,在此前的摸底调查中,欧盟内部对欧委会的双反制裁反对声也很大,有18个国家明确表示反对。但欧委会还是作出了制裁决定,原因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欧盟对来自中国产品排斥的态度由来已久,由于欧盟至今没有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可以任意解释中国企业存在所谓的倾销行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要保证欧盟自己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而欧洲光伏产品的竞争力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还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所以欧盟只能采取这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把中国光伏产品阻挡在欧盟市场之外,从大的方面考虑则是通过抑制中国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为欧盟的经济复苏扫平道路。”
因此,对欧盟此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中国所能做的也只有举起大棒。大棒之必要,还在于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小的经济体,可以通过协商和让步来换取双方合作,中国的经济体量太大,在这种攸关重大经济利益的博弈面前,假如中国选择单方面让步,会给其他国家发出一个错误信号,以为中国是只纸老虎,会为了某种历史机遇,而承受别国制裁。一旦中国给世人这种印象,无疑会诱发更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行为。因此,必须反击,别无退路。即便为此导致双输,也要让其他国家认识到,对中国随意挥舞大棒的做法已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