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
如果说拓日新能是深圳光伏企业的一个骄傲,让它在欧盟“双反”案前多了法宝,显得更为从容,那么陈总的看法也许更能代表深圳光伏产业中众多小企业的看法。“产能过剩已经导致太阳能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如果国外市场再大大缩减,就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了。”光明新区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陈总说,“我算了一下,目前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多晶硅价格每公斤从去年年初的70~80美元下降至目前的20~30美元。”
另一家位于南山区的新能源公司负责人李总告诉记者,由于欧债危机、优惠政策的取消以及自身产品质量等问题,部分深圳大型光伏企业都陷入亏损,亏损多的达几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它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欧洲,如果欧盟大门关闭后,它们的日子将更难过。”
“为了弥补损失,公司生产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交通产品及太阳能充电器等应用产品,不少开始应用于国内市场,这都是为了维持生存。”深圳市海纳通太阳能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价格战去年已打起 现在是“雪上加霜”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逆变电源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谈起欧盟的临时反倾销税,公司副总经理李春英表示,虽然广东的光伏产业聚集在下游封装及应用端,但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主要表现是在出口受限。
李春英向记者介绍说,从2011年起国外光伏产品需求明显减少,因此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内的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回归国内。“国内市场毕竟有限,现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产能大于需求,价格大战从去年就已经打响。”李春英说,“我们企业现在主要是做国内市场,但由于价格大战,从去年到现在,公司逆变器的销售价格已经降了50%。”
此次临时反倾销税,李春英认为是“雪上加霜”,而其将对公司利润带来多大的影响,他目前也把握不定,“不过,为了寻求新的出路,公司现在已经开辟了澳大利亚、印度两个新兴市场。”李春英说。
业内专家:
要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
宋先生可谓是太阳能产业一位专家,从事过太阳能产品的销售、研究工作多年。他向记者表示,由于产能过剩,国内90%以上光伏企业产品依靠出口,若被课以高关税,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只能另寻出路,比如开拓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这些新的市场,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过可喜的是,深圳光伏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能力强,近些年,深圳企业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新兴市场上。”宋先生说,“目前,深圳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地为非洲,因而受欧盟征税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