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5月份欧盟委员会毫无转圜余地的态度,目前出台的初裁方案要好于预期。当然,是单从反倾销税率的角度来看。毕竟此前我们还曾猜它是不是要高到60%。
这并不是说11.8%的数字就不痛不痒。就像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家所言:有人跑过来无端向你索要一万块钱,你义正言辞地予以回绝。纠缠两年之后现在他说给一千也行,这让你心情变好了么?
不过欧委会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将它描述成一个“友善的方式”。
英国《独立报》援引他的话说,目前的情形允许欧洲市场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同时对中方来说不啻为良机,打开了一扇谈判的机会窗口,“现在球在中国的半场内。”
这也意味着,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欧盟史上最大双反案”仍将继续打下去。欧方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可以协商解决的可能,并等着看我们的姿态。但对一直给出的都是最大限度诚意的中方来说,其实要看欧洲人是否愿与我们并肩而行。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面板制造国,每年向欧盟出口价值21亿欧元的光伏产品。欧盟对中国光伏提出双反的原因,就在于武断地认定中国的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意图垄断市场。于是6月5日几乎所有的外媒都用了德古赫特的申辩——“我们并非贸易保护主义,仅仅是为了重申国际贸易规则,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啊。”
而英国能源大臣在twitter上回复:我特想问问他是不就没考虑过欧盟大批量的下游太阳能行业?——这些以安装业务为主的光伏企业,将不可避免遭受裁员等方面的损失。
中国在欧盟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对增收关税表达了强烈反对:“制裁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手段。”这也是多个欧盟成员国的理智声音。但他们的法定程序是,如果欧委会不想改弦更张,再多的反对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如果事态继续下滑,在欧盟内部,除光伏市场萎缩导致的大量失业,欧盟政府对环保的承诺、中欧的贸易关系也都将遭损害。这更等于是欧盟向亚洲所有贸易伙伴传递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我们不是生意伙伴的好选择。如果欧洲想要复兴经济,实在应该超越比较狭隘的利益,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时反观我们的光伏销售,一直主要依靠外需拉动,是如今正经历寒冬期的重要原因。而光伏业最初期面对着巨额的利润和尚不算高的行业门槛,一拥而上的后果也使产业寒冬降临后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
中国光伏企业不会很容易就全趴下,毕竟有几个能打铁的自身也足够硬。但在已趋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下,我们希望看到这些企业在已有的转型战略上,不断深耕国内市场,将发展重心从单纯的制造中转移出来。
这起“光伏双反案”历时许久仍未唱罢。人们大多觉得欧委会做出了一个脱离了经济逻辑的决议。我们许多专家对谈判前景不乐观,怕正是怀疑一般正常的游说没法动摇一个错乱的对手,更别提欧盟内部已被政治利益的复杂性搞得一团纠结了。
但这次博弈也成就了一场布置给光伏行业的严格练兵。它考验着中国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走出去”所需的国际化水平。而决定这场对弈最终走向的,不仅有智慧,还有立场——是谁会因为经济问题不痛快,又是谁的产品真正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