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关心的是施睿先生所说的“系统”指的是什么?不知道是否和我常说的产业发展环境具有同样的内涵。在我的概念中,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律体系、决策体系能不能形成适合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能不能出台符合实际情况的扶持政策,政策出台了能不能得到顺利执行,执行了能不能达到最佳的商业结果。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政策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可是对中国以往的光伏政策效果,我总体感觉一般,政策的制定缺少综合、全面的研究,政策的修改比较频繁,政府的管理政出多门,政策的效果必然难以达到最理想状态,总之是中国缺少一个尊重市场化原则、行之有效的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同时,我也十分清楚这不是光伏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是制度进步的问题。
施睿:是的,中国的光伏产业环境与德国不一样,很不完善。我所说的系统是指
光伏电站建设的基础环境——总体策划、系统解决。这就像盖大楼,光有好的水泥和窗户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建成结实永固、合理美观的大楼,它还涉及大楼的基础、框架、高低、风格等系统设计的完美结合。光伏电站的建设也绝不是组件、逆变器等所有产品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组件只是这个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系统设计和管理的好坏,造成结果的差异可能高达到百分之十几甚至更多。我认为中国政府的光伏扶持政策已经不少,但在当前的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中,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比政策的完善更加重要。就算中国的光伏产业有了完善的标准,用在国内电站建设中的组件、逆变器等产品也达到一流水平,但这也不等于中国的电站是一流水平。因为它还涉及地点和角度的选择、组件和辅助设备的匹配、成本与融资的分析、施工设计和管理的执行等等完整的工程系统方案设计。它事关提高总体发电效率和使用年限的问题,事关投资者和金融支持的根本态度问题,事关光伏产业的规模和持续发展问题。这就像造汽车,光有好的零部件,没有好的组装系统,整车还是达不到最佳的配置效果。中国的产业环境从来是硬件强,软件差。在这方面,沃尔索公司是可以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很多事情,沃尔索公司围绕光伏电站建设所做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被证明是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电站发电效率的。可我不明白的是在德国和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事情,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被接受,为什么过去和我们合作很好的企业在中国却一直不和我们继续合作。
系统完善的标准就是资金是否愿意进入这个项目
红炜:看来,我所说的产业发展环境与你所说的“系统”不是一个内涵,我更强调制度层面,而你更强调技术层面。德国的产业环境成熟度无疑优于中国,较少出现我所列举的现象,所以你更关心技术层面。我一直认为制度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自然会进行调整,寻求和市场的发展相适应、相吻合。虽然我对你所说的“系统”这一概念的内涵缺少认知,但我非常理解你所强调的事情和你所面对的局面,不幸的是这一现象恐怕一时还难以根本改变。沃尔索公司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必须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事情、了解中国的人。
施睿先生遇到的困惑事关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光伏产业发展环境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还有中国产业人的处事、思维习惯问题。先说产业环境,我的看法是:谈光伏产品加工,这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现在很好,未来还会更好;但是谈产业发展环境,这又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严重短板,现在很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很难。因为追求光伏产业环境的进步实际是在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的进步一定是一件艰苦而漫长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目前各个产业的发展也都遇到制度的瓶颈问题,没有中国产业环境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光伏产业环境的进步,光伏产业不可能一枝独秀。中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企业的同时也成为国内最为国际化的产业,这种先进的生产力难免会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产生矛盾。所以谈产品生产,我充满信心;谈光伏产业环境建设,我难有乐观。一个中国人尚且如此,施睿先生恐怕更有感触。
施睿:是的,在德国做项目,只要你的项目成立,就会有系统方案解决商和银行主动找上门为你提供服务,于是,系统方案解决商会为你做工程的系统安排,银行会在对你的系统标准和系统方案解决商进行评估、认定之后为这个项目提供70-80%的融资,所以,德国的光伏电站投资者不需要去跑这样那样的关系,只需要关心电站项目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对于光伏终端市场的发展,只有当完善的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当沃尔索这样专业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去组织实施的时候,产业才进入一种理想状态,这也是德国光伏产业发展很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这在中国就行不通,就像前面说的:电站使用的组件没有标准,电站的建设没有专业公司进行系统策划和管理,补贴的电价没有明确的执行期限,结果是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就遇到了资金不愿意进入的困局。
政策可以促进产业发展,不能决定产业发展,决定产业规模发展的是投资人,而决定投资人是否投资的基础是这个产业的系统是否完善。要知道投资人是否投资是要算账的,只有必要的前提条件确立,投资者和银行才可精确算出它的风险是多少,投资回报是多少,才会决定是否投资,投资多少。只有当大量的资金愿意进入这个产业的时候,才说明这个产业的系统是完善的,这个产业才有可能规模化发展。
红炜:想起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德国的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建设,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实地考察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确定贷款发放。随后,安装公司将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我转发了这条消息,转发后引起众多的反应,中国的消费者也希望有这样的服务系统。我想这就是施睿先生所谈的系统问题内容之一。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