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就像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想要长命百岁,每一家企业,也都想成为百年老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明白自己的养生之道。
正确的企业养生之道是什么呢?企业的哪些方面,是衡量健康度的重要指标呢?
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曾经总结过一个理论。他认为有六个重要指标来检验企业的健康度:市场地位、创新力、生产力、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盈利能力。
这六个标准,是一张企业的体检报告表。
我们光了解健康状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该如何改善体质,如何锻炼。我认为改善企业健康的三个比较主要的因素是战略、节奏和人。
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朱海
战略
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企业提出五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这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才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即使对企业特别了解的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答案。
这里面涉及到的项目太多。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行业动态、企业自身的长处和短板,林林总总,需要一个长期的调研过程,才能够有一个全局的理解。我不是说回答了这五个问题就一定成功,但不回答这五个问题的企业一定不会持久。
回答上面的问题,除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搞清自己不做什么。
很多人对企业养生之道有一个误解,认为我只要扩张,就是养生。这是不对的。把企业做大,并不代表能把企业做强。就好像一身肌肉的健美冠军和寿星之间不能划等号。
短期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制订一些让企业迅速壮大的举措,用一些单纯的增长数字来取悦老板或董事会,但却无法让企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我见过太多企业,在发展初期劲头十足,但没过几年就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混淆了“做大”和“做强”之间的区别,缺乏前瞻性和全局眼光,只顾盯着增长数字而忽略了其它因素。
必须要指出的是,战略和目标不可混为一谈。
有的企业老板,一提战略就是“超越XX”、“打败XX”、“N年内做到行业第一”等口号。这是目标,不是战略,本质上仍旧属于一种同质化的竞争。战略体现出来的,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以及根据这个不同所衍生出的独特策略。简单来说,我们要做的是自己,看的是市场与客户。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取长补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自己的DNA,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个优势。
对于企业的短板,我们通过寻求战略合作的方式,取他人的长来补自己的短。
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各自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跟他们的合作,使施耐德在行业上、市场上和对客户的服务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