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来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几乎已成定局。中国的多家光伏企业打算在大陆以外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转移产能的方式避开惩罚性关税。
欧盟执委会近日同意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面板征收惩罚性关税。一旦执委会在官方日志上披露此决议,此关税将于6月6日正式生效,不同企业适用的税率不同,平均税率为47%。
欧盟委员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对欧盟出口金额高达210亿欧元,被业内人士称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这对处在困境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容量约为35GW,其中欧洲约占30%,仍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2012年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欧洲总市场容量约70%。
消息一出美股太阳能板块普遍下跌,其中无锡尚德大跌12.44%,天合光能跌4.45%,晶科能源跌3.62%,昱辉阳光跌3.55%,阿特斯太阳能跌3.11%,英利跌3.08%,晶澳太阳能跌2.48%,赛维LDK跌2.44%。
欧盟的这一决定引来了“嘘声一片”,而反对声不仅仅来自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欧洲的不少光伏企业也表示反对,5月8日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AFASE)也发表声明,强烈反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称此举将“摧毁”整个欧盟的光伏市场。
受伤的不仅是中国
与美国此前的“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案值最大的贸易保护案。”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说,“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万至50万人同时失业。”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当常规方法竞争不过的时候,欧盟的少部分企业开始挑起贸易战,这是对规则的滥用。”
“其实作为一个生产商来讲,我们是愿意卖高价的,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产品卖得很低价,但是一个价格实际上是一个市场竞争的结果。”中国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席军涛说。
在席军涛看来,“双反”对中国的产品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没有低价的中国产品,欧洲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可能远远达不到现在这么一个水准。”
欧盟针对中国收惩罚性关税一旦实施,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灭顶之灾,但受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的光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