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本周可能提出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征惩罚性关税计划,此事悬而未解已有一年有余,出现这样的结果几乎难以避免。但最新进展显示,欧盟贸易专员Karel De Gucht预计会正式建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
最新报道称,Karel De Gucht建议征收的税率可能为40%甚至更高。据业内人士称,税率若超过30%,会令本就艰难度日的中国光伏产业严重受创。不过,今天要谈的重点并非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可预见的中国方面的反应,中国将对此予以抨击,并警告欧盟可能会同样征收此类关税予以报复。
中国政府经常对本国光伏产业给予不公正的扶持,这已促使欧美进行调查。中国政府对于希望推广的行业、特别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通常会给予各种各样的优惠,譬如减税、提供免费或低价土地及其他形式的政策支持。
这种做法令中国企业与其他市场的企业相比拥有不公正的优势,但中国方面并未想办法解决引发纠纷的源头问题,而是坐等事态严重后做出愤怒反应。
中国与欧美的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持续已有近两年时间。2011年,美国一家光伏产品企业破产,成了这场摩擦的导火索。由于这家企业获得过政府支持贷款,美国国会就其破产举行听证会,听证的结果是进行正式调查,这最终导致美国在去年夏季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并于同年11月正式出台。
与此同时,许多欧洲光伏企业因类似原因陷入困境,引发欧盟也发起调查。与美国的情况一样,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当中还涉及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最新的加征关税建议便是其中之一。加征关税建议提出后,欧盟还需要几个行政步骤,很可能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出台惩罚性关税。
面对这种让人厌烦且具有破坏性的循环,中国政府领导人应当十分认真地重新考虑他们的策略,采取更有建设性和先发制人的举措。
中国政府对此类“干涉”举动深恶痛绝,通常会对问题放任自流,在演变成危机之前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但到危机发生时,问题可能已严重到很难解决的地步。还有就是,涉及的各方都很灰心且愤怒,非常难以进行建设性对话甚至不可能,从而最终陷入具有破坏性的僵持局面。
对于当前的光伏产品贸易纠纷,中国政府采取建设性措施舒缓欧美担忧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应去尝试和解。如果中国政府作出此类尝试,或许会有助于趁早解决纠纷。还有一点很重要,即援救光伏行业符合各方利益,对今后创造可持续的能源环境至关重要。
一句话:中国政府需要调整策略,通过建设性对话而非愤怒警告来解决与欧美的光伏产品贸易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