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指出,价格竞争是一把双刃剑,良性的竞争会促进行业进步,但过度的、恶性的竞争将会危害到产业发展,特别是过度竞争可能会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副作用。从成本分析情况可看到,我国主要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已经很接近,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过度竞争的景象(产品售价低于生产成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否则,即使是优势企业也将被拖垮,最终将危害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价格的压力下,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这势必将阻止部分企业的进入,有助于产业整合的进行。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炒作和潜在光伏应用市场前景的吸引,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欲借产业低谷期进入该领域。但鉴于上述原因,主要光伏企业在生产成本特别是非硅成本的控制方面几乎已发挥至极致,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均锱铢必究,使得新进者不得不犹豫三分。与此同时,作为提高性价比的另一方面,各企业也在积极关注产品性能的提高,纷纷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当前产品同质化较高的情况下,高效电池正在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2012年我国主要企业的扩产均集中在高效电池方面。因此,外来的进入者在考虑进入该领域时,除了考虑成本的控制方面外,还需考虑产品的差异化问题,即能否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电池产品,这无疑又给新进者设置了一道门槛,加大了进入成本。( 作者: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