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代工企业普遍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但一直以来,对新兴行业的理解以及营销队伍和渠道的欠缺等因素却又常常成为其转型的致命伤。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我们的光伏产业其实并没有基础的产业,而是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甚至连核心技术、关键的设备材料都是进口。此次富士康的进入是威胁也是激励,但想要打破市场困局却并非一朝一夕。”
抄底诱惑
尽管富士康逆袭光伏的前途未卜,但前期抄底的诱惑就已经足以让富士康放手一搏。
广西太阳能协会会长赵福中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目前广西的太阳能投资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是低层次和小规模的公司,工厂投资都在千万元以内,产值3000万元以内。而且生产环节和安装环节并不集中,生产、设备环节等多在桂林兴安,而只做安装组合的电站方面则分布在其他各市。
恰恰是这种技术层次不高、规模也不大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富士康。孟宪淦告诉记者,从发电工程和制造业来看,过去光伏发电站基本都是在北部、制造业分布在东部地区,现在富士康可能刚好抓住了一个空隙。广西无论在发电设备制造还是在安装都是发展慢的地区,而越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越会给出招商引资的优惠,包括土地、税收、能源等。这对从不做亏本买卖的郭台铭来说吸引力十足。
除此之外,土地和并网发电也是兴建太阳能电厂的关键。陈中泽对记者透露,目前投资光伏电站至少需要20%的自有资金,剩余的80%需要向银行进行融资。但因为上网电价每年都在下调,光伏企业原先承诺的内部收益率和回收期难以保证,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按期收回。因此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对这一领域的融资渠道。而富士康本身在大陆各地都有庞大生产据点,兴建太阳能电厂的土地和资金都不是问题,选择广西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广西已经有部分投资,在产业链上下游更容易打通。
“而且现在光伏行业已经开始有些回暖的迹象,2013年大部分企业毛利率可能会从负数转为持平,甚者会有1%至2%之间的盈利。可以说富士康此时的抄底正中要害。”陈帅对记者表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12月底,国内多晶硅已经触底,跌至11.5万元/吨。但截至2013年3月,其价格已经上涨到14.26万元/吨,涨幅达24%。从多晶硅价格走势来看,国内光伏产业似有企稳的迹象。
据业内人士测算,到2014年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可能会继续上升到5%左右,这也意味着以前光伏产业30%至40%的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整个产业正在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而富士康此时完全没有在该行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代工模式放到光伏行业是行不通的,即便富士康的光伏产品生产出来了,也难迅速卖出去的情况下进入,只可能是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重新颠覆行业格局。
是成为下一个尚德碎梦,还是让光伏抄底重生,富士康正用自己的脚步试探。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