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内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总计58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将用于发展其国内光伏能源项目。这表明,当银行向尚德“逼债”时,并没有对光伏业失去信心。
近来,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以至于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遭到颠覆性打击。
大自然春光明媚,朝气蓬勃,光伏产业却寒风凛冽,暮气沉沉。一时间人们对光伏产业失去信心。
中国光伏产业受到重挫,主要表现是产能严重过剩,这其中既有欧美双反调查、国际市场遇冷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盲目扩张的原因,还有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失察的原因。统计显示,2011年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过犹不及,尚德破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风向标作用的信号,意味着即便是朝阳产业,如果盲目扩张,也会成为拖累。
但仅仅是产能过剩,不能看衰整个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仍然具有光明前景,不可盲目悲观。
从商业市场规律来看,中国光伏整合未必是坏事。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从萌芽、成长到壮大,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一个挫折的过程,其中包括从一哄而起到优胜劣汰的痛苦嬗变,最终是适者生存。只有更多企业倒闭破产,产量供大于求、产品价格直线下跌的局面才能缓和,企业才能购买更多设备并投入新技术,从长计议,太阳能才能同化石能源一比高低。目前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周期。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重整,不一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拖累,反而会使相关产业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已占据全球行业技术前沿阵地,许多技术已是世界领先,高屋建瓴,有气势也有希望。尽管中国光伏企业鱼龙混杂,但骨干企业仍在世界光伏产业中挑大梁。市场遇冷,技术犹存,手握金刚钻,不愁揽不到瓷器活。
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澳大利亚太阳能热能研究项目的主任曼纽尔布兰科(Manuel Blanco)日前表示,到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每千瓦时0.25澳元降到0.12澳元。过去5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下降了25%。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如加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即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