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标志性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核心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正式被实施破产重整。而早在一年前,被政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寒冬期,全行业停产半停产达到八成以上。而在以前,领导人和地方官员几乎言必称“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天已经很少官员提“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也懒得提,它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失败了吗?
中央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鼓与呼”
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中央政府和领导人在概念的形成、规划的制定、各部门各地区的推动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经济学里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西方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术语,它完全是一个中国式的词汇。经过2009年大半年的酝酿,终于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个正式的概念,为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决策层所常用。此后,各中央部委纷纷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涵盖了融资、产业国家规划、产业市场需求、行业改革、产业对外合作、创业投资计划等重要方面。比如在融资方面,在创业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启动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于2009年10月底资助创办了第一批创投资金,规模高达92亿元,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2月23日,一行三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在压缩传统产业过剩产能的同时,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的金融支持。
地方政府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强力推动
在现有中央—地方关系框架下,中央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制定政策,而地方政府的角色则主要是执行中央政策。在国务院行政命令下达后,各地方政府都迅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鼓励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强力推动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比如,2009 年9 月27 日武汉市出台了15 个市级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方案,2009 年12 月29 日江西省正式实施国内首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东北三省也积极谋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经济转型。截至2011年底,除海南、西藏、宁夏外,其余省(直辖市)均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广东佛山、中山,江苏南通、无锡,山东德州、烟台、淄博等东部地市级政府也积极着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谋划。湖南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企业、大品牌;广东实施“双百计划”,重点培育10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认定100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光伏、风电等“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都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施正荣和无锡尚德成功的法宝就是迎合地方政府诉求,将企业发展与与地方政府利益捆绑在一起,由此获得大量补贴和扶持。地方政府获得“经济名片”,企业得以高速扩张。但高速扩张的背后却埋下了粗放管理的种子。2010年前后大量光伏企业大干快上,产能高速膨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尚德等多家光伏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但企业负债率高企,管理混乱,为今天的经济悲剧埋下伏笔。